简历
北京工业大学 管理工程学士
东伦敦大学 MBA
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 副总经理
自己评述:刚起步
笔者印象:坚定自信;专业能力;豁达谦和。
研究员开始
刘新:我是99年本科毕业,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以后开始在环亚实习,之后一直工作到现在。到2002年左右,读了一个MBA,是东伦敦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合办的一个MBA,都是国外老师来讲的。从工作到现在也有七、八、年了。在环亚从研究员开始干起,当时环亚的项目更多的是工业产品研究,深访比较多,多是中国市场宏观环境研究。后来做消费品,但是我消费品研究的不是太多,从那儿之后就是汽车研究。
只做汽车研究
刘新:我现在就是只做汽车研究,从这个过程当中一开始定量研究多一些,后来定性研究也相应多起来了,尤其到现在定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做的项目更多是发现这个产品的问题,或者是找到新产品一个根本的方向,先把市场定位做出来。但是,单纯的定量不足以把这个要点摘出来,而且客户也更多想有一些实际的感受,所以他们也非常看重定性研究。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做定性多一些,现在基本上是比较搭配。一个项目里面,一般定性小组有六、七场,然后基本上是定量的。
赶鸭子上架
刘新:环亚在2000年的时候去希腊参加ESOMAR的定性培训,当时有一些教材带回来了,大家就研读。后来也算赶鸭子上架,自己尝试去做,刚开始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就是教科书上的认识,对于定性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互动找到问题,头脑风暴去挖掘。但是,慢慢到今天,尤其跟客户的交流,在互动的前提下,更要知道每个人更深入的想法,不仅是平面的,更重要的是立体思维越来越多,这个结果不满足了,要每个点深入挖掘下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技巧、方法都会有一些转变,原来是那种很松散的,主持人抛出去一个话题,大家去讨论,截止,再抛出一个话题,大家再讨论。现在是就一个话题,一个人深入到底,下一位再深入到底。遇到一些关键问题的时候,两个人可以交流。现在来看,主持人作用更加明显,原来更多主持人就是引出话题就可以了。那么,现在除了引出话题,还要通过技巧去挖掘,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不同。同时,客户的要求也不太一样。原来环亚做的欧美客户比较多一些,现在日本客户多一些。日本客户就更加严谨,大纲原来都是抛出话题,几条就够了,现在每一条里面再细化,有点定量问卷的味道。
提纲相对固化-模型化
刘新:提纲互相的写,互相改来改去,现在模型基本定了,新车调查,车辆满意度调查,服务方面的内容,大纲基本都锁定了。.在这个大纲上再去展示、修改,不像过去会有大幅度的修改。这种大纲模型化的过程对环亚来讲,或再放大一点,就是国内本土的公司和国外公司靠近的一个过程。因为现在这个问卷基本上是与客户磨合多年的一个结果,所以相对来说是固化的。
强调次序
刘新:现在做主持的时候,一般也很难让一个主持人完全固定坐在椅子上,像我主持也很少完全固定坐在椅子上,更多的是走动和活动,这是一个好的方法。一来可以活跃气氛,同时可以把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主持人身上。提问次序可以发生变化。对于活跃分子,虽然坐在我的旁边,但是主持人可以适当拖后他的发言,让别人先讲,最后再轮到他。所以,现在做主持的时候,事先得告诉被访者,除了我们说的一般性的介绍、开会的目的之外,可能还有会场的秩序,就是我请哪位先生发言,哪位再说,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当然也可以争论,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一个次序。主持人要有技巧,比如可以说:这位先生你别着急,慢慢说,你最后总结发言。对他也是尊重,有语言的提示,也是技巧,来抑制这种情况。但是总体来说,你的话题,提问方式方法有技巧,能烘托气氛。这样挨个提问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每个人说一个什么事情,都会记录非常清晰,如果互相讨论,客户事后看现场录像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而且记录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说的,所以一定是一个人说完另外一个人再说。
因城市而改变
刘新: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有区别,但是每一场都有好坏。特别有意思,一般一个城市做两场或者是四场,这里面肯定有一场特别好,一场特别坏,肯定如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体来感觉,我觉得上海人的素质最高,比北京还高。上海人更愿意服从这个会场秩序,对主持人说的话更尊重,主持人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北京人是最相对意见最多,跟汽车相关,北京人车也多,加上也爱聊,都觉得自己有观点,你说的我不做,我先说点别的。或者你让我做的,我慢慢做,或者做不了,或者有些小毛病,比如发一根笔,他在玩笔,就听他的声音了,这边什么都听不见了。所以,现在发完笔了,写完后全收回来,这是北京的问题。广州是造假相对严重一些,没有办法的。成都感觉还可以,和上海差不多,还好一些。
主持人的记忆力
刘新:主持人的记忆力要求非常好,而且要全神贯注。这种能力需要慢慢训练,一开始是盲目的死记硬背,到后来就好多了。因为你在更多关注他说的不同点的时候,自然也帮助你去记忆。而且,还有一个小技巧,你排座位的时候事先就排好了,比如一种车品牌的用户放在一起,另外再排在一起,不能太乱了容易造成混乱。
主持人的魅力最重要
刘新: 对于优秀的主持人而言,魅力最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镇的住这个会场,否则你说了大家都觉得你胡说八道,或者是分量轻,你说的话我不用听,主持人地位降低了,这样不行。主持人站在那儿,大家都听你的,所有目光都在你那儿,有一种无形的感觉。但是,不是压抑的感觉,是一个自然的聚焦在这儿,这是最主要的,最主要就是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具备了,后面都好办,都可以补。但是,有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在这儿,我知识也很丰富,对用户也比较了解,但是我站在那儿以后,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或者我说的大家都不听,或者这个秩序就乱了,这两个人讨论,那两个人讨论,只有一个人跟我对话,这个就麻烦了,做小组最糟糕的地方在这儿,不是在于深入不深入,而是在于你说的话题,大家步调跟你不一致,这是最可怕的。
找到问题的点
刘新:除了主持人的魅力和记忆力以外,还要找到问题点,能够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我想这个是和前面并驾齐驱的。前者,是这个会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完成,后者是保证这个会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你能够发现大家说的问题,抓住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就这一点深入下去,这样可能需要更敏感一些,需要有这个行业的背景,对用户的理解,还有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所以,我想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好多主持人是外聘的,但这些外聘的主持人并不知道客户最核心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样在达到预期目的上效果会稍微差一些。有些时候大家说这个车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但是这个好坏不是统一标准,只是在某些地方用户看法不一样而已,不是根本肯定,或者是根本否定,就是这些点拿捏住,对项目的理解,这样就行。
对行业的了解是主持人的关键
刘新:男女主持人都无所谓,只要能对行业了解透彻就可以。但是,我觉得往往有些行业,不是那么容易了解透彻的,性格、感觉很难完全拿捏,比如汽车类、机械类的。但是,有一些往往是男主持人达到不了,比如说一些消费品,你很难深入悟透,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存在。但是,我觉得性别不是关键,关键是对这个行业是否了解,你只要对这个产品了解,对这个用户也很了解,男女都无所谓。
因为我更多是做汽车,汽车用户里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男士多一些,女士反而少一些,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是,我觉得反而有一些情况,要都是女士,一个男士做主持,效果未必差,可能会更好。
关键不是看性别,得看主持人的能力。我见过有一个女士主持汽车的,主持的很棒,我也见过男的主持饮料这种消费品,也很棒。我觉得关键是个人,如果这个人魅力引导所有人都上来的话,男女都可以。
国外与国内客户
刘新:国外的客户对于这种方式方法接触比较多,相对来说更专业一些,他知道通过定性获得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我们主要的问题是在定性上,其它的问题定量也可以解决,所以分的比较清晰,更注重深度的挖掘和最终结果的一个摘要。但是,国内的一些客户,他可能对这种技术方法的原理理解不太清晰,他希望一个小组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一些定量的问题,一些城市、城县也是一样,比较熟悉小组座谈会的客户,更多的是点,可能这个话只是一个人说的,但是这个点特别重要,这个是我们要挖掘的地方。但是,国内用户更多是面,比如八个人,到底有几个人说了这个问题,有几个人没说这个问题,所以更多是一个大面的东西,所以这个面的东西和小组会特性有冲突。因为座谈会有深入,是一个点,而不是几个面,这个是冲突和差异。对方法的理解和要求不一样,再加上抛出去的话题也不一样,国外的客户可能更有逻辑性一些,不同问题的设计可能会更强调这种逻辑性,国内的客户不重视这些,我想问什么就都问,话题之间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冲突,这些关注的不太多,有些是需要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有的时候听,有的时候不听。随着时间的延续,经验越多,这种情况就好多了,总体来说现在基本上接轨,也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基本上接轨。
日方更注重细节
刘新:日方更注重细节,举一个例子,我们做汽车,做欧美厂商的时候,只要有大屏幕,他去看,然后每个人的发言是什么,我记下来就可以了。然后拿盘我回去看,这个就可以了。日方非常标准,要求一个座位一边坐四个,那边坐四个,或者是一边两个,这边两个,固定好的,雷打不动的。原来是一台电视,日方可能两台电视,两台电视查看被访者面目表情,客户要看到,说每句话的面目表情要记下来。再一个细节就是记录,我们原来的记录更多就是笔录,或者慢慢就是速录了,那么现在日方要求的速度也快,要求主持人做完了以后,当天晚上就得有总结,第二天早上要讨论这个总结。所以,这个时间速度要快,光整理笔录稿根本是不可能的。主持人需要有两个助理,一个助理在现场,帮助摆道具,或者是记录。还有一个是在客户方这儿,也是记录和客户交流,最后两个稿作对照,合成一个总体的总结。所以,关注细节是最大的特点。同时,具体每个人的发言,要点也不一样,对于日方企业来说,要求主持人说出被访者名字是什么,因为好记录,你就不能说这位先生您那样说什么,应该说王先生您说什么。当然,这个要求主持人在会场之前,每个人的背景资料要很熟,进脑子里面,同时说的过程当中,谁说过什么话要记住,下一次要记得再提问的时候,根据他上次发言再继续挖掘,这个是最大的不同。
与客户沟通
刘新:沟通主要是指会前、会后、会中。因为每一个小组会大纲不是一成不变,虽然他设计的大纲,但是第二场肯定会有变化,第三场也会有变化,就是根据每一场的情况,客户和我们都是不断发觉一些新问题,我们原来设想是这些情况,但是后来发生变化了,得随时改变和调整。但是,这些改变和调整哪些应该改,哪些不应该改,这个火候是什么时候,是这场改,还是下几场改,是现实用户改,还是潜在用户改,这都是根据项目不同而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跟客户有好的沟通,改完之后很快可以把效果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三个比较重要的。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刘新:接下来就是铺垫性的工作了,比如每场都会有突发事件,你怎么把这个突发事件抹去,几乎每场都有,也很正常。比如有的人等了半个小时,觉得长了,甚至是十分钟都觉得长了,但是有的人等了半天也不觉得长,有时候需要主持人出面去缓和,这个突发事件的抑制能力一定要很强,主要是这些,别的没有什么,剩下都是小技巧了。
案例分析:被访者来了以后,大家都坐好了,客户也来了,这时候突然有一个被访者问你这个项目是给谁做的?因为现在是不要透露客户是谁,但是你把这个用户邀过来,特别是最尴尬的是这一圈人,全都是一个品牌的,同时这个品牌在用户项目当中不一定是好是坏,但是他对这个品牌挺忠诚,不愿意把品牌不好的东西传播出去,他问你是为谁做的,你说是我们自己做的。他就会追问名单是哪儿来的,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你约的时候,有一些督导邀约的时候口头不严,为了约到人,就说谁做的,你来吧,甚至说到会见到厂商的人。所以,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矛盾。我要跟他说是主持人,不是客户厂方的,是独立第三方的,他更不干了。他说你和我说的不对,马上有人说你是欺诈,我觉得你这个会做的太不好了是欺诈。遇到这种突发的时候,你如果没有更大能力把他镇住,会没开始就失败了,这时候你要把他抑制住,这种情况出现了,你必须告诉他这个会是怎么回事,否则被访者都要走掉,你就请客户谅解。我说有些督导来的时候说了是谁做的,这个时候跟客户做沟通,可能前期做的不对,后期我会注意。这种情况,为了保证这一场进行下去,必须说这个项目是谁做的,而且向被访者解释为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前,跟你说的不是客户做的,因为一个我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企业的资产,我们希望更多你们说真话,不希望厂商坐在那儿,你的话就有抑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弥补一下。
再一个,就是造假,你开会发现有人假了,而且特别假,这个就没有办法了,要么让他出去,要么不让他说话,让他最后说,少说,最后还要跟客户解释,这是第三个棘手的问题。
第四个棘手的问题,你说的他不感兴趣,他要说他感兴趣的话题。这时候你说你说的话题很重要,稍候我会有一个单元具体的讨论,这个放在后面,前面问题先解决掉。特别是说到质量的时候,他们反映会更多,很强烈,就说后面有专题的话题,让他说个够就完了。
再一个就是互相讨论,因为难免一个特别好的话题,或者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抛出来之后,一个一个说,有人等不急了,互相聊了,其实这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客户会觉得你这个主持人的能力太差,你的能力只能是两、三个人,其他人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这个可能会对座谈会的质量有损伤。
再一个问题就是每一场小组都得等,一种情况是被访者有的来早,有的来晚,得等。第二种情况是怕延误,所以督导约的时候尽量往前约。我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把来的这些人分成两方面,因为你平常还要多约,不可能八个就约八个,你约十个,甚至更多。你分两个房间,合适在一个房间,不合适在另外一个房间,即使有一个房间发生问题了,这个房间还是稳定的,至少保证六个人开,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需要你组织督导的能力,来了以后不能让人闲坐着,得陪着聊聊天,说说挺辛苦,住什么地方,怎么来,对车的一些情况。当然,别涉及到小组座谈会的内容,跟他聊一聊,时间过的很快。最担心就是说你把他放在那儿不管了,走了,这样人家等十分钟时间,感觉像半个小时一样,特别痛苦。再一个过去我们有水、吃的等等,现在还有一些其它的,比如说多媒体,可以看一下东西,跟我们话题不相关的东西,帮他缓解这个情绪。但是,人是最重要的,你得有人专门跟他去交流。
五十万以上=小学生
刘新:汽车方面,五十万以上价格车型的用户的,跟小学生一样,特别好控制,特别好驾驭,他们很超脱,互相不攀比,很实在。他们包括两类人,一类人穿的都是名牌休闲服,一种人穿的都是大敞,戴着珠子,老北京。第一类比较有涵养,能够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且,这拨人非常好约,开始我们以为这些人特别难约,得给人多少钱,他说根本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就是冲这个话题来的,同时可以认识一帮朋友。所以,这个会结束以后,他们互相认识了,非常好。他也能够体谅你说的问题,因为他们到这个层次了,从开小车到现在,所以他特别理解,一点问题也没有。入门级的车和他们特别相似。
中级车主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又觉得自己的想法特别有见地。所以,互相抵触、攀比在这儿全部体现出来了。对于这些人要驾驭他们,也要保护他们。首先告诉他们,每个人发言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对的,你只要说充分就行。然后,这个时候可能更需要每个人发言。分两拨的话,你和我说不开,我就和我能说的开的说,反而乱了,成了两个会议中心了,不行,所以挨个发言对他们更合适,同时也可以交锋,大家讨论完了以后,碰到一个话题,张先生说这个车很好,李先生说这个车很差,为什么呢?这时候他们有各自的说法。总体来说,不会出现太大的对撞。
主持人超强功效
刘新:一场成功的座谈会,主持人占80%的作用。第一,你是把客户想了解的东西传给我们被访者,把被访者知道的东西、内容提炼出来,迎合客户的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实质内容。第二,你得让这些被访者,一开会被访者就是你的客户了,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同时,最经典的就是开完会大家成朋友了,互相留一个联系地址,我们每次做完以后都会拍照,拍照的目的一个是给客户,另外一个我们防止会虫,还有一个互相交流,我们把照片发给大家。集体照,这种效果非常好,这样你对客户有所交代。在这个时间内,大家按照程序,很顺利地把议题全部结束,就可以了,至少及格了。下一个你深入挖掘点是不是能够抓住,这个满足高分。所以,这个会要相对平凡问题不大,一般主持人可以做到,及格没有问题,很顺畅,我所有话题都没有问题,就结束了。但是,这个略显平淡一些,这里面有精彩的内容,这个和主持人,和我们事先的沟通,抛出的议题,准确度,关联更大一些,这样效果更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主持人的作用是80%。当然还有20%,有可能更多,是召集人,这个也很重要。你找人对不对,是不是能说的人。再一个,人来的时候,你是否名正言顺请人过来的,是不是透露过委托方的信息等等。
与督导沟通
刘新:我们每个项目之前都有一个项目启动会,这样研究部的人员、主持人,还有我们督导一起说项目的情况,一起确定被访者及相关细节。现在讲小组座谈会的成功,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人都要投入,包括客户也要投入进去,这个会才能开的好。只有大家把弦都绷起来了,都为这个会议目的去着想,都按这个要求严格执行,就能够成功。
自我评述
刘新:我觉得我还是刚起步。因为每一场都有新的发现,都会有很多觉得下次要注意的地方,每一场都有。比如希望换一个话题说,或者是换一个角度问,效果会更好。我觉得主持人一直得有这样一个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主持好。因为主持人,我们说场面是镇的住,这是大体上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你要永远是求教的,求教于所有被访者,你来告诉我你的信息是什么,这时候我是在下面,他们是在上面,我听大家的发言,请教别人你的深入想法是什么。而不是我在上面,他们在下面,我让你回答这个是什么意思,不是这种想法。所以,这种角度变迁就需要主持人不断的去更多迎合被访者的差异,因为现在被访者变化非常快,尤其在汽车方面,上半年和下半年完全不一样。所以,你这个时候要关注这些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你永远都要学习,永远放低姿态去挖掘客户,不要总觉得客户太差了,胡说八道,什么都不懂,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要换一个角度想,他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有的时候他说的话不是你想要的,但是确实反映了客户的特点和心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永远都是往上走的一个过程。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永远有进步,如果觉得已经到那儿了,肯定是走下坡路的。而且,现在这个行业变化这么快,新的人员补充又这么厉害。他们缺的只是磨炼,是场次,其实他是可以的。
紧张依旧
刘新:客户现在提高也很快,你受到客户的压迫,就觉得还要提高。我觉得从这个行业角度来讲,还是按照这个心态去做。否则的话,因为你心态调整不好,这个信息的渠道就会关闭,你所说的东西就没有了,要完全敞开,尤其是心态要敞开,主持人就是听你们大家意见,我只是主持,让大家按照这个秩序去做,按照我的话题去做。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不同用户,不同时间的用户,不同的问题,点不一样。需要我们快速磨合。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压力很大,要求你在两个小时之内,更好和这一群被访者融合在一起,发现每个人所说的问题,深入挖掘。对于主持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是一个浓缩的强度,需要一步一步去做。就是现在开小组的时候,虽然做了那么多场,但是每次开始的时候都会有点紧张,就跟演员上台一样,可能魅力就在这儿。但是,当坐在这个桌子上一介绍,这种紧张就一点没有了,这时候就很希望大家说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开始的紧张感没有的话,就没有意思了,你开会的时候会很难发现问题。所以,主持人兴趣就在这儿,他好的地方就在这儿,开始很紧张,战战兢兢的,总是怕这个问题做的不好。但是,你主持完了以后,会发现被访者对你很热情,都很尽兴,你挖掘的问题客户也很高兴,说今天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个也是你最大的满足,也鼓舞你下一场再去做。其实做的时候也很辛苦,但是就这些乐趣在支撑你去做,而不是其它的。
主持人有很好的体力
刘新:这行要有很好的体力。一般车展的时候一天最三到四组,多的时候五、六组。
结果具有独特性
刘新:抓住客户一方面,要求结果有独特性,就是最后报告呈现的东西和别人所呈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能够在这三、四个问题之内,能够发现一个更高的东西,这些东西完全是新的。比如说我们做汽车这个竞争情况,一般人会做我这个车和B车比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和C车比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可以结束了,所以总体来说哪儿好,哪儿不好,就完了。但是,你给独特性的东西,把四款车放在一张图里面,通过不同的坐标,你觉得一下很清晰了,我到底在市场里是什么位置,这些是一目了然,而且是比一般的层次更拔高一些。还有一种情况,他很适应你的风格,有时候日方这种严谨的东西你全部做到了,别人坐那儿还得再磨合,不是说别人做不到,也能做到,但是得有一个磨合过程,你是没有这个磨合过程。另外就是个人关系,在这个行业里面应有私人关系。一般就是这三种情况,所以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来定。所以,事先了解客户希望得到什么东西,而且希望什么样的风格,这样才能更好的按照要求来做。
不能太牛
刘新:对于新手而言,就是胆识。大胆多做会,大约30-40场的样子,然后需要一两位严厉、挑剔的客户磨练一下,另外就是新人的培训,以及自身的悟性,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积累。最终应具备:主持的亲和力;灵性;好的记忆力;触类旁通的悟性;学习能力强;还不能太牛。
采访、撰文:刘向清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