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寻找金牌主持人之――新生代宋松韵篇(Susan)
寻找金牌主持人之――新生代宋松韵篇(Susan)

Susan――去年为止做会1200场,曾经是姜伟的徒弟,而今已经成为新生代金牌主持人之一;
        能吃能睡,飞机上、出租里、赶场途中却是梦境的摇篮;
        疲倦无痕,岁月流金,讲述的是一位恬静外表下坚韧、执着的追求;
        客户眼中nice的品质也会偶露女人的小气,与难缠的财神接招总能障显大度的胸怀;
        噪门巨大,笑声琅琅,震得房屋乱响,忍不住开怀侧目;
        快乐的天使,无论应对工作还是面向生活。
        我们一起谈了很多,从爱情、家庭、事业、到美容、饮食、健身、甚至养生之道,她算是杂家,什么话题都可以讲的头头是道,我们也实在是投缘,逼近做会的时间,采访才不得不嘎然而止。
        离开的时候Susan把她最喜欢的一本书《人体使用手册》送给了我,她的真诚、善心感染了我,相信她别具的魅力会照亮每位与她擦肩的人、、、、、、
        这是我眼中的Susan,您的呢?
         
        混进革命队伍
        宋松韵(Susan):其实蛮巧的。大学里我是学国际贸易和英文的。刚毕业的时候去外企做秘书、行政特别热,薪水特别高,可是我喜欢做一份能够做一辈子的工作。因为我毕业的时候看到一个台湾人写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很触动我:工作只是一个挣钱的营生,而事业才能终生发展。我喜欢后者,选择华南也是这样一个原因。市场研究是一个技术活,手艺活。当时华老师招我进去时告诉我,国内这个行业比较新,个人发展的空间比较大。从1997年到2001年5月份我在华南做了四年,做定性,后来就到了新生代。所以我算是混进革命队伍的。
         一辈子的职业
        宋松韵(Susan):做这行的时间比较久了,到目前为止九年多了,比较喜欢这个行业。在华南的时候,每年英国那边有RI的专家过来给我们“充电”,“充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可以让你看到未来。那些人真的是专家,用专家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而且50多岁还很优雅,家庭事业平衡得很好,做得都很棒,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用一辈子来发展。
         华南与新生代
        宋松韵(Susan):我觉得新生代给我的空间比较大,这也是我当初从华南来到新生代的主要原因。因为这边老板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舞台以及空间,给我机会让我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华南把我带入市场研究这一行,得到了基本功的锤炼和积累,而新生代是提升我自己综合能力的地方。包括自己在研究方面、管理方面、包括对客户在市场上的理解和体会,我现在的老板放手让我做,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对于一个研究人员而言,非常信任自己的老板,很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很多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都很重要。
         客户的“外脑”
        宋松韵(Susan):定性跟定量不太一样,定性接触客户比较深入和频繁,要去揣摩客户的意思。拿定性座谈会而言,现场压力会比较大,尤其是面对老客户,事实上越是老客户越不好做。因为老客户对你的预期总是不断提高。另外,客户对主持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能做会,而是要求主持人根据研究目的给企业一些建议。多次合作以后,客户不仅要求你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更是企业的“外脑”。做分析也好,做建议也罢,前提都是对企业问题有深度的理解。客户的要求会比较多,我们要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不仅要熟练做会,还要告诉客户接下来解决的办法。多数情况下客户有了问题,或者他有一些假设,他会希望你帮助去印证,或者给他建议,这也是对定性一个很高的挑战。定性研究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跟客户贴的更近。
         
        定性研究员是综合性人才
        宋松韵(Susan):我自己也在给公司培养新的主持人,相对来讲,我觉得定性对一个人员的要求会更综合一点。因为除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市场的认知,与别人交流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外,还会很快速学习客户产品方面的知识,快速了解客户在市场方面的问题。老客户对我们很开放,会对我们很坦诚的讲他们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对我们有更多的期待,那个时候你不仅是一名研究人员,而是他的合作伙伴。帮助客户避免犯很大的错误,是很有成就感的。其实客户对研究人员,包括对定性人员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定性研究人员要像“八爪鱼”
        宋松韵(Susan):定性人员与客户贴的相对紧密,如果研究者理解不到客户的意图,他们就会很急,但也别指望客户会补充说明这个研究内容。另外一个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做企业的人是不太了解市场研究的术语的,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企业的思维逻辑,市场研究人员是研究的逻辑,这之间很多时候是没有交集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懂企业这些东西,否则在设计方面就会设计不出来。所以你必须揣摩这个东西,赶紧去补这个功课。在华南的时候姜伟曾告诉我定性研究人员要像八爪鱼一样,到处去学各种各样的新东西,要很敏感,我现在对这句话真是很认同。我还是很感激华南的。
         定性研究人员要动静皆宜
        宋松韵(Susan):定性研究员需要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较强的悟性,外向的个性,但是也有特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外向与否只是人的表现侧面不同而已,需要将研究者个性外向的一面激发出来,另外定性研究人员要求是动静皆宜的。因为做主持是很兴奋的,等到你回到做报告的时候就需要比较静,要能静得下心来,这点对一个研究人员要求会比较高,有人说个性外向就适合做定性,我说不完全,如果个性外向,心却比较浮燥的话,是做不了定性的。定性研究刚才也说过报告如果写不好,分析做不好,主持肯定是做不好的。前两块基础如果没打好,跟客户沟通肯定是不行的,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另外,对定性人员的要求就是酷爱学习,因为定性的周期特别短。
         定性与定量都需要了解
        宋松韵(Susan):定性研究人员,需要掌握定量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较灵活,且有较大的伸缩性,研究分析、报告会很难把握得好。定性人员经常会出现比较“散”的问题,我带研究人员会发现,在做很多研究设计、撰写报告时没有系统性、条理性不够好,而定量研究的系统性、逻辑性非常强,从提升研究思路的斟密性方面,定性研究人员适当接触一些定量的项目,对提升定性研究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先是好的研究员,才是好的主持人
        宋松韵(Susan):我这个团队的所有研究人员,不管是定性、定量全都要接触,但可能侧重不同。一个项目下来定性、定量都要跟。对定性主持人来讲,没有一定经验不能上来就做会,毕竟我们要对客户负责,或许积累了一年多以后,确认定性分析没有问题以后才会逐渐让他们去做会。作为一名定性人员如果报告写不好,很难做到主持的非常好,毕竟主持人不能照着大纲念,有很多临场的问题、追问的深度,包括临时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把握性等等,这些都依赖于研究人员的分析能力,否则,在座谈会现场根本挖掘不出来。先学写定性报告能够给研究人员打一个非常扎实的基本功,首先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人员,能写出有深度、很漂亮的定性报告,然后才能慢慢发展成一个很棒的主持人。主持人是一个中间建筑,不是上层建筑。报告是个基础功,基本功打不好的话,这个上层建筑一定是流于形式,碰到稍微懂行一点的客户一定是要落马的。没有研究经验的新人,一来就上会主持的话,练习的机会虽然多,同时会有很多东西困扰着你,那样在做报告的时候也会有问题,风险就是你会牺牲掉客户。因为客户都不傻,他看到的项目也很多,等于你拿这个研究人员去练手,研究人员可能很高兴,但实际上你是害了他,无形中缩短了他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不会分析,也不会做研究,不会做报告,分析思路不是很清晰,一上来就让他做会,一但碰到挫折就会很脆弱。研究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管理者需要去考虑的,面对大的挫折一般人都很不容易接受,我不想毁掉他们的事业,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团队里的同事说我很厉害,老是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个返工那个返工,其实压力一点点去释放的话,她们反而更容易吸收经验教训,成长的会更快。这样,能帮助她一点一点成长。如果一个项目大的挫折立刻爆发的话,就很容易摔倒,不容易爬起来。自信心被打击下去后很难再树立起来。所以要维护他心里这种平衡,这需要一个过程。
         兴趣+专长=责任
        宋松韵(Susan):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没有适合做哪一个行业研究项目的界定,但是对于性别而言,有些行业不太适合女性是真的,像我是女人,做IT或做汽车就有点吃力。因为你的兴趣不在这儿,做每一个项目你要喜欢才行。否则是感觉不到的,你没办法站在项目的角度看问题。某些行业经验比较多,经历比较多,会做得比较深一些。如果对于初学者,应该是某个行业先做专了再拓展其他行业。因为每个行业差别很大。比如做药品调查,他那套说法和思路与做食品(饼干、牛奶)、化妆品完全不一样,很多的问题都不一样,就需要研究员去适应。所以经验少的人行业先做专些比较好,经验多的人是可以打开做的宽一些。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全才,肯定很多东西做不了。男性化比较强的东西我做不了,到现阶段我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专,其他我会捎带做一些,如果只做一个行业,那样会越做越窄,要有一定的开阔性,但是某一方面的专长一定要有,这个对客户来讲是负责任。因为你这个行业做得越多、越深,对他在营销上的建议和可用的东西就会越多,或者说被客户利用的价值就会越高。花同样的钱,你给了他除了研究事实以外,还要包括行业或者类别一些特质的东西,帮助他理解市场和消费者。给客户的价值感是不一样的。这些附加价值对我们来说是蛮有成就感的,尤其是客户接受了我们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的营销建议后,特别有成就感。
         报告是这样炼成的
        宋松韵(Susan):在我这边,有些客户需要做报告,有些是不需要做的。有些客户习惯每做完一个城市就要出一份简要报告,这是由我们团队同事来帮忙做,把主要发现都整理出来了,但总报告经常是我来做。每开完一个城市之后,只要时间来得及,我会做一个小的总结,写出会上的一些感觉。实际上我写报告的时候那些都不看,只是帮助我做记忆,因为好的主持人要记性特别好。在我们写报告时候,现场的人当时怎么说的,表情怎么样,是否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会根据这些回忆过滤掉一些假信息,这些东西在笔录上体现不出来,都是主持人的思维,而你在做报告的时候都要反映出来,所以开完要做记录,做报告时候分析的要更深入。好的定性报告不仅让客户看到在会上发现的事实,还要分析出事实背后的原因,不要将定性报告做成一本浓缩笔录,这个是挺要功力的,因为你要把这么多东西整理归纳以后,在真实的基础上做深入分析,分析的还不能离谱。你不能让人觉得你很主观一定要很客观很中立,否则不太熟的客户会担心你的主观,熟悉的客户会担心经验主义,这个尺度要求把握得特别精准。
         做足功课应对高端
        宋松韵(Susan):对于高端座谈会,要求主持人在心理上要和参会者持平。因为高端客户比较喜欢DOMINATE,比较自我,我们跟他沟通的时候不能让他们小瞧你,所以会前要做足了功课。另外,注意主持技巧。如果主持人自己心理感觉不及被访者,肯定对方就容易优越感太强,在会上表现的比较难控制。但是你让他觉得你跟他是比较平等的,他认同你某方面的东西的话比较容易交流,而且实际上这些人如果不是因为在会上,私底下还是很容易沟通的,包括我跟很多CEO聊,他们非常随和。真正难沟通的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人,真到了公司高层的人都是很随和很谦和的。因为他要注重公司的形象,他不能把自己搞得太没形象、太没品了。
         信任来自专业和责任
        宋松韵(Susan):对于新客户,我们要用专业性和对项目的责任心来取得他们的信任。新的客户都会有一些问题,开始接触的时候他们会把研究目的和市场问题保留一部分不告诉你,这就需要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和经验来感觉。我们会遇到客户开始只提供30%的信息(客户对你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接下来与他们面对面沟通,进行交流,最终拿到另外70%左右的信息。
         
        挑剔和苛刻是最好的“磨刀石”
        宋松韵(Susan):经常会被新客户弄的烦不胜烦。因为是新客户,他对我们也不了解,会有顾忌、不信任,担心会被人蒙什么的,或者他以前可能有一些不好的经历,导致他们对调研公司特别的挑剔和苛刻,但这些客户是最好的磨刀石,会把我们磨练出来。有的客户会让我们痛苦无比。记得刚到新生代遇见一个客户,极其挑剔,挑剔到无以附加的地步,但被他“培训”了以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细致多了,办事也严谨多了,我觉得挑剔有他的道理,而且能被客户挑出问题来的可能有一半不是真的问题,有一半是真的有问题,对于不是真的问题,可以锤炼你用什么方式跟客户解释清楚,他不是行内人,你用行内的话跟他讲是讲不通的,需要用其他方式跟他沟通,而且有时候研究人员需要揣摩客户的心态,他是什么原因在这个事情上老是喋喋不休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你说。你要了解他的心理出发点,了解他在公司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时候跟他沟通就容易多了,包括沟通的方式和用词。
         面对“难缠”客户
        宋松韵(Susan):其实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他们的问题不是无理取闹。因为他提的要求有一部分是心理安慰,他担心项目出问题,不放心;另外一部分是他浅意识感觉到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这些方面如果我们做到的话其实也是一种自身的提高,因此我觉得难缠的客户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而且每年都会碰到很多这种客户。前两天我们刚碰到两个,极其难缠,搞得我们极其痛苦,凡是这种客户,如果你能跟他沟通好的话,就能成一个特别铁的客户。因为他很认同你了,你想,连他这么高的要求都能满足,而且都能讲得通,我想对他来讲,他下一次再使用时候就会成为朋友了。我这边有几个主要的客户也是从特别难缠开始的,所以我到不觉得客户难缠或是无知,站在他的角度来讲,他考虑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最近我们刚遇到一个这样的客户,他的项目设计要求极其不合理,且跟他的沟通极其痛苦,然后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找各种方式跟他讲你这设计方法有问题,研究结果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后来客户都到这个地步说“按我说的这样做,错了我负责”,但是我认为这个不对,因为对于一个专业的公司来讲,就应该给客户正确的东西,如果这个设计之初就是错误的,或者我们以经验预见到这个错误,必须想尽办法跟他解释清楚,不能说这个项目反正是你们公司付钱,错了你自己负责,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方式。企业里面调研经理职能本身的责任挺大,出了错他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也很大,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他烦我也得跟他讲“你这个不对”,跟他们打了无数电话,沟通了无数次,最终他发现是错了,然后改过了。事后我问他是不是烦死了,来来回回总说这个事情,客户说烦是烦,不过你挺负责任的。因为我觉得客户也是人,跟他沟通多了,他能够看得到你是对的,也能逼他想一想哪个是对的。我觉得做研究的人就应该这样,不能说客户不专业,我们就糊弄他,他可能现在不专业,不等于一年以后还不专业,不等于三年以后都不专业。尤其有时候当你碰到特别不懂的客户,要从一开始就要告诉他正确的东西,当他已经用到调研,他未来还会接触到很多调研公司,总有一天他能看到真实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现在骗客户等于未来骗自己。做我们这行不能要求企业什么都懂,那要你专业调研公司来干嘛,既然我们是外脑我们就要当专业人,做专业事。客户的口碑很重要,我这儿有很多客户都是客户推荐客户,口碑过来的。所以我觉得蛮有成就感。
         
        新鲜大法拴住客户
        宋松韵(Susan):一方面我的客户都说跟我做项目心里很踏实,因为他们觉得我蛮执着、认真,这是他们特别认同的地方;第二个就是,老客户会发现,我们这里研究的品质和研究内容在不断提高,客户会感觉年年都有新气象,每年都有不同的提升。有的客户反映别的公司用到第二年就会重复,所以第三年就被弃之如糟糠。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客户随时感受新鲜的东西。就像鱼翅,天天吃也会腻的。如果自己不提升内功的话,总有一天会被客户厌倦,那结局必是被“弃如糟糠”。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
        宋松韵(Susan): 每个人个性不一样,这个行业的人很容易就把自己当成老师了。而有些东西是需要引导的,有的时候需要转一个大圈,告诉你的客户这个东西是这样的。甚至有时候发现客户错的时候不能直接说他错,这是最难受的地方。因为你直接说出他错了,他肯定不舒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告诉一个人他不知道的东西时他会很容易接受,但如果你想把他已经知道的东西改变过来是非常困难的,既便你是对的。对于经验和资历越深的人相对更难接受,因而常常我会打破自己的思维习惯,每次客户出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会先考虑是不是自己错了,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站在他的立场去想,因为只有瓣开两半去看这件事情,才会看到事情的本质。“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点也没错。
         满足客户成全自己
        宋松韵(Susan):我喜欢美容、美食、喜欢健康的东西,喜欢市场营销方面和经济学的东西。就这样我老公还天天斥责我没文化。一般我会买些专业方面的,看一些闲书,要自己调配自己的时间。而且做客户服务,要求什么都会,客户说到生孩子,我就得跟他讲生孩子怎么怎么样。客户说年龄大了,要保养,就跟他讲化妆品的品牌,说保养、美容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说多了自己也会很喜欢。本身我觉得人这辈子有两样东西人家是拿不走的,记到脑子里的和吃到嘴里的,肯定要对自己吃的东西负责任,优秀的研究人员生活应该很丰富,不是很单调的。毕竟来讲,“鸡蛋不是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不是做这一件事情,不容易枯燥,是互相影响的,我喜欢了解美容、保养的知识,虽然我自己不会做,但必然你心里会很安慰,同时我做化妆品方面的调研就很容易。我喜欢营养,喜欢吃的东西,饮食健康的东西,那我做食品的项目就很容易,我喜欢食品口味方面的事,我知道什么食物搭配在一起是这样的,前两天研究五行,原来食品的五行是对的。因为广州人老说上火啊,吃饼干上火,吃薯片上火,哦,原来这些东西在五行里面是属火,那广州是属火,那当然是上火了。但北方是属水或木,再吃这些火性的东西就不会上火,那是肯定的。这里面好多里面的学问,其实有时间胡乱看一些东西对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客户认同是最好的激励
        宋松韵(Susan):成就感是你的动力和工作激情所在。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都会有疲惫的状态,尽管不同行业会有新鲜感,但还会需要一些激励,但有些激励是心理激励,我觉得客户认同就是对我最好的激励。
         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往上走
        宋松韵(Susan):可能做久了,你会觉得研究是一门技能,如果去甲方就不是真正操作研究这方面了,而且我觉得研究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营销问题,都可以从一个小点上看到一个很大的面;另外我觉得在新生代做得特别开心,跟老板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是朋友的感觉。03年因为非典,业务都看不到前途,当时也有公司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当时找了很多理由,其实就是不想去。我很感谢在01、02年刚开始学管理的时候不懂,是老板手把手带我出来的,我觉得人应该知恩图报,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往上走的,总有你在低谷的时候或者不顺的时候。在华南真是只做研究,没有学过管理,没有带过团队,没有开发过客户,来新生代后有带团队的问题,有管理的问题,有带新人的问题,有开发客户的问题,腹面受敌,01、02年我度过那个坎或者说上升一个台阶,这么大的坎我能跨过来真的很感谢我的老板,所以我觉得他当时给了我那么重要的帮助,我应该回报他。
         质控
        宋松韵(Susan):我们公司访问的质控很严格,像我们这边约人的话,一组八个人,必须八个联络员分别来约。因为一个联络员肯定出问题,他会猜你这是什么问题,甄别问卷就这么点问题,行内人很容易就知道。用八个不同的联络员来约,约来之后我们还有甄别,会前督导还会跟他谈,他们都要带身份证来参会,一旦怀疑有问题的话我们会用公安局的身份识别系统去查,当然这个是要付费的。
         员工培训
        宋松韵(Susan):新生代是很注重员工的培训的。他们每年都会派人出国培训,比较好的员工,公司内部也有很多其他的培训。每周都有公司内训,也会请专业人员过来培训,另外,出国培训也会选优秀员工,可以去英国或日本培训,公司来支付这个费用,在这方面,新生代是比较好的,公司舍得在员工身上投入,其实每个人在一个环境里面待的时间长了以后,都会希望自己的知识和能量不停的更新,不是只出不进。跟客户能学很多,客户是很好的老师,尤其是比较难缠的客户,但是这种公司内部的培训系统还是很需要的。
         挑选新人
        宋松韵(Susan):从02年底到现在我的团队很稳健。我这儿有四年的,三年的,两年的研究人员,大家相处非常快乐而且融洽。其实稳定的人才与当时面试选拔很有关系,我不招特别浮躁的人,自视自己很聪明的人我是不要的。因为那样的人不止待不久,还会破坏整个团队的气氛。我觉得一个团队有一个精神在,也就是一个气场在,大家都会很清楚自己在忙什么。我会给他们很清楚的职业规划,每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无论职位水平、发展方向。包括下一阶段要做达到什么目标,我都讲得很清楚,作为研究人员来讲的话,知道下一步要走什么,这样他会在做的同时踏实下来,当然跟个性有关系。
         带新人如同带小孩
        宋松韵(Susan):可能是华南养成的习惯,先让新人跟着我做报告。我做会的时候,她在后面记录,然后再做报告,我会帮他改报告,帮他调整调研究思路。在他做报告的同时我也会做一份,这样东西不会有很大误差,不能为了培养新人,导致客户不满意,虽然这样会增加我的工作量,但这是必须的,等到他报告写得差不多、有感觉的时候我再找机会让她上会。上会的话我也会先从试会做,完全一样的项目公司花钱,做场试会,第一天我做主持,第二天或第三天他自己单独开,这样慢慢有一点经验后开始做客户的项目。刚开始跟客户项目的时候我会跟他一起做会,我主持一半,她主持一半,逐渐熟了以后,我基本上不说话。做了50组以后,确定没问题了,才会让新人独自做会,我在单面镜后面看。但是在开项目之前,整个大纲、思路我要帮他整理,必须要帮他理,否则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客户付同样的钱,不能因为培养新人而让客户受到损失,而且对客户来讲,接受新人很不容易,我也需要为新人做一个准备。不能因为没有帮他做足了前期的工作让客户不认可,这对新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就像照顾小孩一样,每一个部分都要照顾到。
         新人启示
        宋松韵(Susan):新入行首先要通过一年的时间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做市场研究,最糟糕选择的就是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些人的个性和秉性是不适合做定性的,如果那样就是浪费了;第二如果真的觉得自己适合的话,一定要有耐心,能沉得下来;第三个就是要自己学会平衡。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家庭、工作压力的平衡,做到了挺不容易的。
         “金子”+“破铜烂铁”
        宋松韵(Susan):我的个性是特别典型的O型血人。是金牛座,属于老黄牛型的,就是那种勤勤恳恳拉磨的老黄牛。其实我是一个例外,除了工作以外其他事情马虎得一塌糊涂,我挺感谢我老公的,我在生活小节方面马虎的一塌糊涂,看我的桌子就知道了。人是双面性的,而且人总要给自己放个假嘛,放在哪儿,就放在家里面,所以我老公说,你在外面是金子,在家里就是破铜烂铁。生活需要经营,经营你的工作、你的客户还有你的家庭,一定要经营的,那是基础,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得在老公身上花心思,所以我觉得女人很不容易。在事业上兼顾得很好,家庭也要兼顾得很好,同时也要兼顾到健康,这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是老公那么支持我,我做不到今天,或许早就离开这个行业了,像我们这种人经常出差,回家也不做家务,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所以我觉得他能理解和包容我这么久已经不错了。
         喜欢的书
        宋松韵(Susan):做这个行业应该是个杂家。我喜欢看的书有《论语》、《老子》、《孟子》。前一段说研究一下《易经》,可是太难了。前两天我买了一本《人体使用手册》,讲人体的自我调节方式,里面交一些保养的方法,我觉得挺好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喜欢这种东西,会让你感觉蛮好的。书上说,熬夜不好,我就调整我的工作方式,最晚到十二点半,一点钟睡觉,然后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起来,顺应人自然的生活规律。但有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一加班加到三、四点钟。只要有可能,我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些东西看多了,其实也是丰富自己的知识。
         时尚
        宋松韵(Susan):我比较偏传统,穿戴就会体现个人偏向。有朋友让我把头发换个颜色,说我现在一点都不时尚。我觉得外表时不时尚没关系,思维够时尚就行。我喜欢看一些古代的著作,觉得挺不错的,教你做人的方法,“学做事情先学做人”,我觉得是这样的,但说起来很简单,把这些东西都学到挺不容易,其实有的时候是你这个人赢得客户的心。
         
        采访/撰文:刘向清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简单背景介绍
        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从助理研究员开始。
        1997年-2001年4月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2001年5月至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期间,2001年10月-12月  新生代派送日本研修两个月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