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创业――来劲的事
创业――来劲的事

思维盛是成都不大的公司,接待我的是耀华和海燕夫妻俩,思维盛是他们共同经营、共同热爱的事业,那时的他们有对灾难的疑虑,对未来的期盼,更多的是一种乐观态度,相信明天会更好。
        卓越入行
        胡耀华:我是学市场营销的,毕业后在一次双选会进入了卓越。当时熊伟国去的现场招聘,坐下来聊时发现这个老板跟其他单位聊的东西很不一样,觉得很有兴趣,想可以在这个行业发展。第二天就通知了复试,后来实习期就进了卓越。先是从督导做起,做了一年后,卓越在成都要设立分公司。当时卓越有一个的烟的项目涉及到成都、重庆等城市,若当地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不利于项目开始。所以我就和一个上海同事过来筹备这个办事处,当时是96年底。后来又开分公司,管项目,做到99年。99年去了上海,卓越扩业,办公室搬到了梅龙镇广场。
        进入广告公司
        胡耀华:在上海呆了一年回广州。在广州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平成广告公司招聘。他们的老总吴小波先生,很出名的一个广告人,我读过他不少文章。有一个很好机会进去,并作为他的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觉得是很好的机会,而且可以在广州陪陪父母,所以就去了平成,并做了两年多。
        来劲的事
        胡耀华:02年之后,当时主要是成都有一些朋友,而且互联网很热。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回到成都想创意。02年底,和朋友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其实没有什么深思熟虑,觉得有一帮朋友愿意帮我。我也希望有机会把我的想法去尝试,虽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那是一个机会,自己创业是很来劲的事。资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自己有一点朋友有一点。想到先做起来,第一年可以先不拿工资,先把公司做起来。
        我们凑了十几万,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大家都年轻,有激情。
        客户有一两个,但光靠这两个客户也维持不了多久。除了互联网,也做集成服务。当时想一定要试,人生这么短,有这样的激情和机会,一定要把这把火烧起来。现在这家公司运营不太好,现在还在运作,我还是作为股东,现在基本精力都在思维盛。
        回归
        胡耀华:04年底当时卓越有一个机会,熊伟国知道我的原则和能力,所以直接找我。没有想太多,又可以回归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团队。
        卓越之前有分公司,但只是执行项目。没有对外开发项目。我在成都一段时间,也积累了一些客户。在广告公司,也有开拓客户的经验。在平成开始做市调,后来发现在客户沟通和开拓方面有能力,所以后来做客户方面,离开平成时已做到客户总监。
        卓越的支持
        胡耀华:比同业标准高的价格给我们,卓越是我们最大客户。给到我们不少优惠政策,比如付款比较及时。大型项目都有预付款。等于卓越是我们的业务的铺垫,我们可以有机会开发同行和本地客户。而且每年我们都派员工去卓越培训。这也是我接手这家公司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只是本地比较小的公司,其实它是没有这样的优势。
        每个同事提拔之前我们都会送到卓越去培训。卓越每年新人培训时,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送人过去培训。
        地震对公司的影响
        胡耀华:一方面在业务上,那天有讲,执行类减少很多,延后或取消。访问员资源方面也有影响,有些回家,学校有限制,有些害怕就没有在成都了等。督导心里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不时坐下来大家沟通,引导大家走出恐慌。告诉他们现在社会次序已很正常,商店正常营业,电影院照常营业等。我们又准备组织大家去看电影了,这是我们经常搞的活动。
        我们办了一张电影卡,折扣很高,去年经常去。他们也可以自己去。还经常去喝咖啡。不时有一些外出短时间的旅游。
        CATI中心
        胡耀华:因为我们前面一两年赚到资金又投入。我们的CATI中心就是赚到后投入的。赚到钱要分是很容易的,但不投入就很难做好。不是说做到第一第二,而是做到有特色。比如CATI,网络研究。除了CATI中心的同事,我也把之前IT的人拉进来。他们除了帮我们维护CATI的硬件外,也帮我们研发网络软件。现在有研发出来的软件,在我们网站上。网站上只是一个演示版。网上问卷,所有题型都有显示。可以有简单数据。这只是个雏形,我们拿出来,可以让客户初步体验。还有更多部分我们还在开发中,和卓越和其他同行沟通一起合作。这些创新,一家公司是不行的,需要更多合作伙伴。07年我们已开始着手做。但还没有盈利。
        我们设立主要是卓越这边准备把国内的项目也给到我们做,这样也是很明显优势。不论人工、房租成都在商务成本上有优势的。但广州的电话访问只能广州做,但普通话地区广州没有什么优势。
        目前20个席位,我们可以到30个席位,线路已布好30个座席,包括设备。随时可以上到30个。只是目前根据业务量慢慢调节。若超过30个座席我们就要看同行合作,网络方面发展是否再需要扩。
        我们现在也在探讨,他们的业务是否可以有CATI 。我们现在传统的定量少了很多,入户去年就基本没有了,还有街访也在减少,很多都换成电话访问。
        入户是过时的方式,能够入户的小区都是收入偏低的地区。我们本地客户都不推荐入户方式,他们问为什么,我会告诉他们原因在哪里。电话访问质量很好控制,而且可以集中快速完成多个城市。
        本地客户为主
        胡耀华:研究比例占不到三分之一。本地一些客户还是以执行为主。我们的概念全程研究应该包括除了获取数据外,我们可以帮客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本地客户其实要的是基础数据,我们就是出一个数据报告,深层的方案他们要得不多。之前我们做开的移动、天府热线他们都停留在基础数据。研究是我负责,数据这边还有一个同事主要负责数据报表调用,数据初步分析。
        我们基本是以本地业务为主。外面我们是外派方式。卓越或其他客户给到我们周边城市,让我们做管理,我们都是外包给外地公司。或客户包出去我们去管理。
        执行公司最多的地域
        胡耀华:目前以我们本地业务超过25%,来自执行不到20%,是一个瓶颈。这也和本地情况有关,据我所知四川执行公司是全国最多的其中一个地方。目前有四十多家公司。有一些没有在3SEE和协会都没有登记,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开展客户。据我们所知,有些公司连一个正规的办公场所都没有。
        项目量会上去,但利润率甚至会减少,这是行业中现在存在的问题。项目价格还会逐年减低,因为进来的公司多。这也是目前行业中的困扰。所以我们会投入更多精力在传统项目不同领域中,只有做出来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有差异性。有自己特色,在技术在研究技巧方面和别人不一样,真正是节约成本的同时又提高精准度。我们现在6楼是我们未来希望。传统执行从执行经验到管理经验,包括我和海燕的经验,任何客户都觉得没有问题。但客户觉得质量差不多的情况,我觉得他们都会选择价格便宜一点的公司。
        三大城市落地
        胡耀华:就执行来看,竞争对手挺多的。本地客户方面,相对来讲竞争对手也不多。研究方面,IT、软件方面,同行没有从事这个行业和人脉是很难说服客户的。在广告业这块,去年我们加入了品牌营销学会,去年开始越来越多资源联络我们。执行是快速消费品、汽车,去年金融比之前多很多,房地产少一些,是同行委托。
        在本地客户方面我们知道我们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我们通过卓越的网络,我们已有三大城市落地公司。那些地区的同事都是和我共事过的。在卓越的全国板块中也是把我们当成他们在西部的分子。在和本地客户沟通时,他们也比较看重我们虽是本地公司但可以有全国的网络的优势。等于他们所有网络为我们所有,但我们要作为卓越在西部的办事处。
        十人的公司
        胡耀华:我们是十人,其中有一个编制在之前那个IT公司,共享的一个人,专门负责软件。他们可以用到他我这边也可以用到他,6楼也会有一个办公室给他。CATI和数据有三个人,我和海燕负责客户,剩下的负责执行。我们都是按小组。CATI项目越来越多,之前负责传统定量项目少了,那些督导也要学会管理CATI。有CATI项目来了,IT人员加上督导组成小组的来操作。我们人少所以没有专门细分职能部门。
        执行方面主要都是海燕负责,包括项目监督和客户沟通。我知道我自己的优势,在研究、和客户的讨论、设计,我这边的经验可以。在开拓性方面也是我的优势。我主要负责客户联络,对外宣传;项目设计、研究、报告。公司开拓计划等。
        指纹鉴定技术
        胡耀华:有。包括团队建设,入职、培训、评估等。督导工资是基本工资加奖金等。我们和卓越合作也比较看重这方面。卓越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卓越的规范、制度。他们每年新的研究技术我们都可以用,但是有保密协议。我们的督导执行技术和卓越在一个水平,这方面我们不用想太多,可以和卓越共享这方面资源。但在管理、制度方面我们就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海燕负责这方面,我们本身完全是可以自己调整的。我们本是独立的公司。指纹鉴定技术,之前卓越用,后来消费者投诉,律师又说若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我想说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方式去鉴别被访者的资格的话,行业会规范很多。当时我们经常监测到过往一年、两年有来过的被访者。但在我们这边做完又去其他公司,就很难再查到。但至少客户过来看到我们专门这套鉴定系统,就是卓越这套。包括程序。
        访问员中选督导
        胡耀华:督导学历要求大专,曾经做过访问员、兼职督导、甚至是督导当然最好。我们招人主要两个渠道,一是面向社会,二是从我们访问员队伍中提拔,这样会比较好。因为他们做开这行,而且做得时间比较久,说明他们喜欢这行、喜欢我们这家公司和团队。做访问员挺辛苦的,他们能坚持做说明他们愿意在这行发展。我们督导很多都是从访问员中提拔的,这样稳定性会比较好,大家会很团结。
        访问部主任也是督导中提拔。每年都有访问员毕业,访问员中最能看出这个人的细心和坚持。我们招人并不是要看这个人多么的聪明、能力要多强。我们多数是一个长的时间去观察他们。只要是正直,然后当个人团队的利益放在一起时他会怎样选择。
        始终几个骨干是很稳定的。我们一个同事由于家里原因离开成都,后来一年后又回来了。她说回来就想回我们公司,不想去其他地方,做到高级督导了。
        和谐、开心,像家一样
        胡耀华:整个团队关系很简单,就是因为简单所以大家工作起来很开心。虽然执行业务比较辛苦,加班多,压力比较大。大家很和睦很开心,累是累,但心里还是开心的。
        之前协会访问熊伟国,他说公司房顶同事自己把它弄成很多花,草。那些就是开心、和睦。在思维盛我们又注入一些新东西,要大胆创新。我从广告公司那块带过来的文化。我们回广州聊天,作为市场研究业,一个老牌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需要注入一些新的东西。如和谐、开心。在成都我会做得更开心一点,比如说这个房间,他们可以在这里休息、读书。平时我们也有读书会,大家分享读的书、看的电影等。相互之间分享,像HOMEPART一样。在环境方面,我们会做得不太一样,接待区、休息区等。我们想传达一些信息是我们和传统的市场研究业有不一样的地方。
        人性化管理,是想做成和家一样的感觉。以我们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凝聚力很重要。执行方面的工作其实挺艰辛的,每天要超过8个小时工作,他们需要在公司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让他们快乐一些呢。他们在公司时间超过家里,我们需要把家的感觉带到公司。
        首先这种家的感觉形成是建立在团队上,我们在招人的时候会特别去看这个人当他个人情况和团队发生冲突时,他是会怎么处理。若她是选择个人,即使再聪明我们也会放弃他。反而他们并不是很聪明,但他有这个韧性,并更多的考虑团队和别人,我们反而会觉得这种人更合适。所以没有出现过你所说的情况,反而到问题出现,大家是群策群力的想办法解决。前段时间地震,访问员家乡受损不能过来,那些好的访问员和兼职督导都过来。本来访问我们是排班的,不是每天都打,但他们都愿意天天过来帮忙。督导也是,不是他们的项目他们也回来帮这个督导。现在客户很满意,在这么艰难的情况,我们都完成了,他们很高兴。所以我们刻意的去形成这样的氛围大家相互之间不是一般的同事,大家就是一家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帮忙。
        我们不是把这些话直接贴出来,而是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去表现,在我们的工作氛围中。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感觉。
        在我们公司中,以考勤为例,我们考勤比较松。平时大家晚上加班比较多,所以上午不忙他们都可以补休。提前在我这里申请,若上午临时有事也可以电话请假。类似这样的制度让他们感觉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心里是舒服的。但我们会强调,这种自由的工作的环境是需要在一个纪律框架下的。是要根据制度来进行的。之前试过,早上迟到一个小时又不请假,我们就会马上跟大家强调,我们给到大家的这种自由的工作时间是基于一个制度框架下的。如果不这样我们的团队纪律就会变得很松散,这样的团队就没有战斗力了。我们现在一直有一个电话项目,一直要做,周末都要加班,我们会让他们早上补休。CATI项目我们给他们弹性上班时间,上午休息,下午上班。
        对协会的希望
        胡耀华:培训方面希望是新的技术,包括研究和执行。传统的执行技术通过卓越那边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补充。
        我们是04年底成立,05年初就加入协会了,卓越推荐。作为这个行业一员,应该加入这个组织,为行业有序发展出份力。
        特别是像这次成都遇到这么大的一件事,你过来了解情况就是很好的帮助。协会应该引导行业内部进行有序竞争。能够做到ESOMA那样就最好了,一是客户平台,二又可以制定行业内标准。
        这次四川受灾,希望协会通过协会平台,比如说网站去宣传一下成都的现状。协会网站上北京、广州、上海大部分执行客户都在上面,这样大部分客户都可以有所了解。

        胡耀华工作简历:
        1995——1996年任职:广州卓越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广州总部项目执行督导,负责:项目执行;
        1996——2001年任职:广州卓越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主管,上海分公司经理;负责:项目管理及研究服务;
        2001——2002年任职:广东平成广告有限公司助理客户总监;负责:客户服务、品牌管理、营销策划;
        2002年——2004年任职:成都可比科技有限公司客户总监、合伙人;负责:客户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业务管理;
        2004年至今任职:成都思维盛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客户总监、合伙人;负责:本地客户研究服务、公司运营管理。



采访撰文:刘向清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