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误入“歧途”画漫画的“懒孩子”
误入“歧途”画漫画的“懒孩子”

          人才有很多种,有兢兢业业型,有细水长流型,有绝地爆发型……等等。以发力方式来看,人才又有正才、歪才之分。生活中正才的案例很多,歪才则大多见于故事。比如武侠故事中的以独孤九剑行走江湖的令狐冲等。歪才的共通点不在于对传统的“离经叛道”,而在于攀登时的“不走寻常路”。
        在笔者眼中,硬石伟业的技术总监张懿就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歪才。
        采访当天,她穿着一身休闲装,中长的头发随意往耳后一挂,不大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儿,小跑着出来迎接我们。“今天有好多场座谈会,公司里人比较多。”她在前边带路,帮我们分开人群,话语里有些抱歉:“不过这个会议室的人还没来,我们可以先占领它。”
        “我们今天就随便聊聊吧!”又一个笑容绽开在脸上。             
        误闯苦行业的“懒孩子”
        张懿本科读的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读计量经济。她的同学有去基金公司的,有去证券公司的,有去银行的,也有去财政部的,最后只有她一个人进了市场研究公司。
        毕业时张懿有个去财政部的机会,可是财政部要求支援边疆一年,她不愿意。她也有机会去基金公司,待遇非常好,在02年的时候就能拿到15万的年薪,比普通毕业生要高好几倍,可是张懿还是不愿意。她觉得每周工作140个小时太吓人了,她想找一个清闲一点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与市场调查行业的第一个亲密接触是在张懿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由于论文是关于环境经济愿付值的研究,需要涉及市场调查,她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调查访问、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等业务流程。另外,在她的其他院系选修课程中,出于“能选一个用最快速度就能学好的课”的想法,张懿戏剧性地走进了刘德寰老师关于市场调查的课堂。
        “我当时算是接触到这个行业了。为论文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包括上刘老师的课,都觉得做这个东西还挺顺手的。找工作的时候,还是喜欢做熟悉一点的东西,又不愿太累,就来了。”对张懿来说,为了“偷懒”而误闯很实际上辛苦的市场研究行业,现在回想起来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使用KN系统学习前三名的新人
        等真的进了市场研究行业,张懿才发现这个地方其实一点儿都不清闲,而且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张懿的第一个东家是被并购前的华南国际。“在那里大家都很忙,一个团队加上总监也就十个人,每个人的项目都很多,没工夫手把手指导一个刚刚入行,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新手。”张懿最初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别人查查数据,翻译翻译问卷,没什么事可干。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翻译完问卷,张懿主动找人了解这个项目的相关内容——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公司都做了什么,给客户的报告写成什么样?她一开始只是想知道一份问卷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看着看着就学会写报告了,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学更多的东西。
        当时华南国际有一个知识导航系统(KN System),里面有各个国家不同项目的介绍和华南国际过去做过的项目的存档。张懿没事的时候就会经常上知识导航系统看看别人做的东西,还成为了第一个进入系统使用率前三名的新人。
        这一看,还真给她看出了名堂。
        进入华南国际不到两个月,还在试用期,张懿就接到了一个“全活”的项目——从项目设计到分析报告,全由她负责。当时的领导心里对张懿其实也不是很有谱,他给大伙儿写了封邮件,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尽量帮助张懿顺利“游到对岸”。张懿自己心里倒是没怎么打鼓:“我之前确实看了很多项目,人家都是怎么做的我都很明白,所以其实我觉得我已经能处理很复杂的项目了。”
        有很多与张懿同时入行的员工,过了六个月的试用期,还在做很简单的工作,而她很早便开始了快速成长。张懿觉得自己并没比别人下更多功夫,只是看多了,模仿着别人做。主动学习的劲头是张懿事业发展的第一个大推力。对于工作,张懿认为,把每天的工作当作年薪百万的工作,那至少能做好年薪十万的工作,如果只把工作看成是年薪一万的,那肯定做不好任何工作。
        “一开始的学习很重要。别人不会跟你说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什么,这个问卷是用来做什么的,包括将来的报告会怎么写,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主动学习。所以我们这个工作干好其实专业知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虽然刚开始我学别人写的报告很普通,只是把数据说清楚了,但这样就算入行了,就有了提高的可能性。”
        偏爱走小路的技术高手
        如今张懿在硬石伟业掌管技术开发的工作,不用跟研究项目,所以相对过去清闲些。
        在离开华南国际之前,陈艾文就把技术开发的工作交给了张懿负责。当时在华南国际,有一个强大的“市场研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MSC”)作技术支撑,利用很多早已成型的模型,能够轻松得出分析结果。陈艾文觉得研究不能仅仅依靠已有的模型,他很看重自主技术研发。张懿也不喜欢这种自己无法掌控数据的感觉。这些模型就好像许多“黑盒子”,输入数据,就能输出结果。张懿想知道在这些“黑盒子”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琢磨这些模型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觉得我可能适合创新的工作,喜欢琢磨别人的东西,然后模仿着做一个,也能做出差不多的结果,在模仿的基础上去根据需要创新,有时候甚至比别人做的还好。”
            从华南转到硬石伟业是张懿最忙的一段时间,几乎每个项目都需要她参与。离开华南国际,等于失去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一切都得自己重新开始。“以前我们只需要知道MSC里有什么模型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就可以了。离开华南国际以后,客户知道我们是从华南出来的,觉得我们以前做得不错,还要求提供之前的服务。作为一个小公司,没有什么MSC的支持,这时候我们就得根据客户的需求自己设计模型。”
        张懿从来都不喜欢只要勤奋就能出成果的工作,她需要在工作中找寻特殊的成就感——以捷径到达终点。在模型开发中,最主要的是理解模型的思路而不是刻意地拷贝原模型。“我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去编”,客户提出具体的需求,我按照客户想法去调整模型和编写程序,最后服务客户。攻克建模难题似乎从来对张懿都是很轻松的。“也许是从小就比较懒,所以总想找一些直接的解决办法。”另外,也从来不会只在一条路上死磕,一个点解决不了,就总会想别的招,从捷径找突破,“我觉得我的最大强项就是会‘编’!”。
        大公司通常都有统一、成型模型,小公司没有这样的技术背景,对创新型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有发展空间。客户的实际需求总是千变万化的,张懿不会把模型看死,而会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地调整,更加突出优越性。经过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张懿已经达到一看报告就知道模型是怎么做的境界。“只有客户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公司做不到的”。
        自信分享者
        与以研究与客户沟通相比,张懿认为以技术与客户沟通会更轻松一点。因为研究层面上客户会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见,很不好说服,而在技术层面上,客户会给予更多的耐心与认可,认可这个创新的技术能更好地帮到客户。
        但以技术沟通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技术分享。技术模型是研究公司的核心机密之一,拿出来分享总会损害到公司的利益,一般的做法都是只分享相对过时的技术,而最核心的、最尖端的技术是不会拿出来的。在实际业务中,张懿也遇到过有客户就一个项目咨询了很长时间,等整个项目都按照硬石伟业的思路设计好了,却突然间带着他们的技术转到另一家公司合作去了,原因是那边的价格更低。
        对这个问题,张懿表现地很大度:技术应该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都进步。如果这个技术我不分享,可能别的公司5年后才能明白,但我还是会现在就拿出来。“我觉得没关系,相互分享是自信的表现——如果哪天我舍不得把东西告诉你那就说明我真的不会了,技术的拓展到此为止了。但事实上我们的技术始终在进步,所以欢迎分享,因为我始终有自信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这也是为什么张懿依旧会出现在协会培训的讲台上。
        “只要不伤害公司,我愿意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张懿自信地说。        
        生活中的歪才张懿爱好也不一般。她喜欢画漫画,喜欢学郭德刚的段子,并且只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感兴趣。入行快十年了,张懿仍然很享受她的工作。相比于在家陪孩子玩,她毫不犹豫地表示她更喜欢上班:“我每天上班就是回来休息了。还好现在一周有五天是上班的时间,要是全是周末就糟了,上班挺好的。”
        歪才如斯。        
        下图是张懿信手拈来之作,我们选择其中与各位共享:

采访/撰文:孙强 蔡融融 李赛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