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业各种演讲、作报告的场合,刘京给人留下外向的印象。然而采访中,他声音温和、态度谦逊,显得有些腼腆,“其实我性格比较内向。”刘京的星座处于处女座和天枰座的交界,兼具前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办事作风,与后者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善于协调与平衡的特点。从访问员到执行副总监,十三年的职业经历没有在他脸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却在他的心里沉淀出一份对行业荣誉的坚守与热爱。
做访问:面相好,亲切度高
刘京最早接触市场研究行业还要从大学做兼职时说起。“当时闲着没事,朋友拉我去做兼职,说能挣零花钱,然后就去了。”那时的刘京刚上大二,就进入RI,从访问员起步,开始了自己与市场研究行业的一世情缘。
光练好基本功还不够,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做好一个访问员还需要很多磨练。对于性格内向的刘京来说,如何在敲门、拦人的时候不犯怵,得到被访对象的信任?“亲切度高”是他给出的答案。“外向的人有的时候太能说反而给人不信任感,有一些内向的人,虽然不太会说,但是当他真的想告诉你一件事情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刘京还爆料说自己当督导时见到过人高马大的壮小伙去做入户,比“大姐”完成的样本还多,“就是面相好,亲切度高”。
很多人认为“中高端社区入户访问的成功率为零”,但亲临访问一线的刘京认为,“只要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刘京的亲身经历。2000年,刘京负责别墅区入户留置的项目。当时有认识的人把他和另一位同事带进别墅区,他们就一户户敲门进行面访,然后要给被访者做留置,一个月以后还要回访。“当时我们做了昌平和顺义机场旁两个别墅区的入户访问,每个小区里基本上是五六个,最后也都做出来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刘京却说“只要你能够并且愿意去沟通,再有个熟人带进小区,你自己懂礼貌,不招人烦,在别墅区做入户不是不可能。”
做访问员有成就感,当然也少不了辛苦的滋味。“有一次做完入户出来正赶上瓢泼大雨,自己就只能躲在小店不能走,问卷也湿了,当时心里很郁闷,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很痛苦的。”
大学时期的兼职不仅没有影响刘京的学业,反而对他帮助很大。“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当时最后一门课是市场调查预测,我就觉得老师讲内容太过时了。”的确,在大学期间就身临市场调研第一线的刘京,做过小到方便面、饮料,大到空调、重型机械的各种调查,再加上后来多年的积累,刘京对于数据采集这一领域门儿清。“从访问员开始干起,走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经历算是比较全面的,这个行业除了财务没干过,其他类型的工作基本上都干过了。”刘京底气十足的说道。
两次意外,注定与行业的缘分
2000年毕业之后,刘京顺理成章留在RI工作,虽然还没转正,但是已经像正式督导一样给访问员开会、负责项目了。然而工作的辛苦再加上年轻气盛,让刘京总想尝试更新鲜刺激的行业。
“对于20多岁刚毕业的年轻人,是去一个酒吧工作吸引你还是每天做访问吸引你?”刘京回答肯定是前者。“又能调酒,又能认识一些朋友,又能玩儿,然后可以聊聊天,喝喝酒,这种工作挺好。”当时刘京已经开始在酒吧当夜间经理,“有一天晚上下班以后骑自行车回家,天太黑,井盖被人偷走了,我没看见就掉井里了。身上受了些伤,在家歇了一个礼拜。酒吧不能等我,所以就又回华南上班了。”
这次的意外并没有完全打消刘京换行业的想法,“第二次也是不想干了,刚联系好了一个公司,但是出门就被车撞了。”两次意外之后他不敢想换行的事情了,“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这两次意外,之后我就不敢离开这行了。好像每次不想干的时候都要出大事。”也许是与市场研究行业有命中注定的一生缘分,让刘京决定不再“冒生命危险”,而是踏踏实实留在这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
执行是基础,研究是核心
2003年益普索link被收购,刘京不仅换了公司,更换了研究方向。“03年到04年之间我在几个公司做研究。我始终认为研究应该是这个行业的核心,”做了很多年“基础工作”的刘京意识到如果不弥补自己在研究上的欠缺,对将来在行业中更全面的发展会造成影响。那么他为什么又重新回到执行?
“做研究给我的帮助挺大,也让我认识到了做研究其实更辛苦。”的确,虽然很多人都抱怨执行是体力活,很累,但是做研究、在写报告的时候,每一次更改都是一个很纠结,很挣扎的过程,它更考验人的想法、创意,还有能力。“我觉得做执行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有质量标准体系,如果你有一定的经验,照着做就有把握。但是做研究就不一样了,如果你是本科生,一开始写的报告基本上没人看得懂,改上十几遍很正常,报告总体成熟以后还要跟客户沟通、汇报,然后还要再修改报告,一旦执行的时间拖后,那搭上两个通宵赶报告很正常。”
虽然如此,但是刘京并不认同执行是偏重体力,而研究是偏重脑力。“做执行其实是和访问员、代理公司沟通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比如说一个街访,你既要保证访问员的积极性不被你严格的质量控制挫伤,又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去配合项目的实施,这个时候都需要考验一个督导综合的管理控制能力。总结而言,我觉得执行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社会性工种,而研究可能更偏向分析、文案和创意这些方面。”
2004年刘京来到新生代,负责执行。从执行“转行”到研究再回到执行,并不是因为做研究更辛苦,而是他发现做研究的这些经验,对他继续做好访问帮助更大。“作为执行者来讲,我们看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对于项目是非常有帮助的。面对客户的一些置疑,当做完研究回来再做访问的时候你就能很快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没做过研究或者说没有两者结合的话,一旦发现问题最容易产生的想法就是数据执行,生产过程出问题。”
在这一系列角色转变中,刘京最大的感受就是“执行太重要了”。刘京做研究时有一次写报告,气的把本子摔在地下,“当时的结果根本和实际情况不一样,做完执行再去做研究,就知道哪些数据是假的了。执行如果做不出来这个报告是真没法往下做。”为了避免别人的生气,刘京以后再做执行的时候就格外重视质量的问题。
专业不等于专横
曾经受益于入职培训的刘京,对于员工培训也非常重视,新生代新员工入司规定:“所有人员入职转正之前都必须熟悉资料搜集的所有执行流程,并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才可以转正”。 刘京对于自己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不迷恋教导、培训,而是强调实战。“拿一个项目从头到尾让几个督导一起来做,大家群策群力,项目做完以后写总结,把自己的经验都汇总起来,让他们反过来给我做培训,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培养员工的方式。”头脑风暴并不一定只适合于研究、座谈会,或者产品开发,在执行的时候如何解决低价问题,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也需要集体的智慧。
新生代也鼓励人才适度的内部流动。“我们也希望从访问这边输送文案好的去做研究,可以让他去参与研究的设计,研究的提案,或者说整个报告的总体内容。”与此同时,新生代也强调人才发展以限定某个领域的专家来培养。“公司希望员工个个都能变成像我们这样稳定又能干的,”刘京说。
刘京也充分享受了公司鼓励员工自有发挥潜力的政策。“07到08年我们公司温总同意我可以自己接一些项目,那两年我每年都做100万左右的营业额。之后我自己也知道现在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所以现在还是踏实地干老本行。”有兴趣可以去尝试,只有这样当我们再审视自己的工作发展情况时才能激发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对于人才的要求,刘京最看重“吃苦耐劳”。“你能吃得了苦,能耐得住寂寞,能任劳任怨,我认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洞察一个人是否具有如此品质不仅仅凭感觉,更要靠公司的培养。“刚进入公司员工就要灌输这种意识。例如我们现在主管都还在带陪访,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个控制质量的必然途径。对于督导,在自身有经验的同时,更要谦逊、委婉地把你的观点转达给人,而不是很强势地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但是过分的谦逊又会被认为是没主见。所以员工都要培养一种合作的态度,相互帮助把事情做好。”
家庭式管理不等于低效率
刘京在RI起步,也曾在一些小公司工作,面对不同的公司管理模式他感触很深。“RI当时已经是很商业化的公司。新员工的入行技能培训做的非常系统,我到现在这些基础知识还用得到。小公司虽然能给人很多锻炼和磨练,但是因为它发展相对不固定,有时候会和自己的职业发展相矛盾。”
刘京曾经工作过的小公司只有六七个人,他既要做研究,也要负责执行。“早上9点到晚上9点是做执行的时间,晚上9点以后开始做研究。所谓的执行、质控和抽样访问都是我一个人管了。”刘京的父母当时给自己儿子的评价是“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回家算早的,基本都要凌晨2、3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年,刘京在接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一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如果不是这段经历,这种吃苦耐劳的感觉是很难形成的。”
众所周知,在需要处理很多细节琐事的执行领域,女性往往比男性占比更高。但刘京却认为各有优势。“做访问工作男的有冲击力,女性比较缜密”。因此他不强调团队中的男女比例,也不对学历、年龄做苛刻的要求。“这样能很好地弥补团队各方面的缺失。年龄大的人比较能稳得住,出了什么事他的一句话也许就能稳定军心,而三十多岁的是中流砥柱,干事有力度也比较能包容。年轻人则给这个团队带来活力和动力。”虽然年龄大的人学历可能偏低,但是刘京认为做访问工作更看重的是经验。“处理的项目多就会积累很多不同的经验,这对执行会有更大的好处。”
刘京信奉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团队中人员的流动率也比较低。“我的团队这几年只流失了三个人,都是因为家里有人生病或者自己身体不好不得不离开,没有干得不开心就走了这种情况。”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刘京也会第一时间想各种办法挽留。“我觉得在一个行业做了两三年之后,他在这个行业的沉淀与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不希望流失。”
虽然不同年龄段会有所谓的沟通上的“代沟”,但是家庭式的管理方式使得刘京的团队黏度很高。“我们有些大姐像惯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年轻的员工,那些小孩也为大姐跑前跑后,”刘京边说边笑。然而家庭氛围式的管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绩效制度作为工作效率的保证。“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公司来讲,人与人的关系比较重要,家庭式的管理使得大家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加上考核制度的配合工作效率也很高。团队成员彼此觉得很温馨,很亲切,每天都很希望去上班,这样多好。”
创新是从被挑战到挑战的过程
从1998年开始兼职到现在成为新生代资料收集中心副总监,刘京在这个行业已工作将近十三年了。问其原因,答案是两个字——喜欢。“当别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会坚定的站出来捍卫自己的行业荣誉,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它是值得你去重视的。”刘京对于职业的坚持也深受父亲的影响。“我爸爸在家电、电器维修这块儿坚持了很多年,他对自己行业坚持也感染了我。”但是有时候父母并不太清楚刘京的工作是做什么。“我爸爸一直以为我是做问卷的,有时候家里有访问员来,我妈妈看到访问员有漏问的还会和我说,我会告诉他们人家有可能是跳问而不是漏问,在家里和他们争辩完以后,不仅捍卫这个行业的形象。也让他们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要把所有做市场调研的人都解读成做问卷的。”
除了喜欢自己的行业,刘京认为“创新”也是能在一个行业一直坚持下去的必要条件。“要创新才能保证你在行业内的不断进步,如果只是平平常常做工作老板肯定也是不能认同的。”的确,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发现一点点不平常的东西,具备这种能力,有这种创新的心情和态度的时候,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也能把这种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周围的人。“任何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质变都是需要逐渐积累的。就像Ipad一样,同一领域不同方向的革新最终导致同行业的变革。”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的精神,刘京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需要一个“从被挑战到挑战”的过程。“领导把新的问题抛给你,要求你想出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提出问题,员工从被挑战到挑战,这个过程是对他的一个很好的磨练和培养。可能一次两次的效果很微小,需要坚持去做。”
十三年的从业经验也使刘京从内向变得更外向,从慢性子变成了急脾气。不过处事也更加理性了。“原来看到代理作弊可能直接就换另一家,但是现在能够体谅他们,并且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难处,愿意通过沟通去解决问题,不再那么冲动了。”
在游戏中寻找灵感
刘京业余爱好之一是打游戏。说到这里他很得意。“我02年的时候就和朋友交流过类似开心网游戏这样的想法。玩游戏不仅是放松,更能激发新的创意和想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是通过一种轻松的游戏方式来完成的,包括调研也是。”
刘京喜欢游戏还因为有知音。“我老婆比我还能打游戏,两个人能玩到一起。”家人也给刘京的工作帮了不少忙。有时候他自己很纠结的一件事情,在妻子的眼中却变得很简单。“行外人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她的想法让我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很清晰、豁亮。”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刘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原因。“有的时候我大夜里在外地出差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我老婆和朋友正唱歌呢,她能平衡好自己的生活我也很高兴。”
刘京现在正在北大读市场营销传播的硕士。“自己做这个行业只是限定在执行的一个领域。现在学的这个内容让我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明白怎样给他们的产品带来更高附加值的东西。视野越开越开阔了。”
后记
采访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画,上面有这样的一段话:“新生代,地址年代的第五代,最新的一代,在这一代,时间老人打造出了人类,地壳运动推出了喜马拉雅山脉。第三个千年,需要洞悉环境趋势与脉动的年代,有限的资源和无穷的渴望使市场魔方加速转动,欲罢不能。市场研究,一个必须用心感悟的行业,在需要用青春、梦想和睿智精心编制桂冠的时刻,新生代人走到了前列。”十三年的坚持,让刘京最终戴上了这顶桂冠。
刘京:
1998-2000: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访问部:督导
2000-2002: 北京益普索华联信咨询有限公司 访问部:高级督导
2003-2004: 北京派垦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兼访问部经理
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高级研究经理
2004年至今: 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资料搜集副总监
采访/撰文:崔凯 李赛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