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如是许工,许以公心
如是许工,许以公心

        早春的天气总少不了阴霾。一个没有阳光的周末下午,笔者在华通明略西直门办公区的写字楼电梯遇到了手捧果盘的许嘉生先生。
        “今天周末,我知道你们来,就下去给你们先预备点水果什么的。” 
        “这事您还自己亲自做啊?”
        “我过来了就顺便买点,叫别人做的话,他们还要特意赶过来,礼拜天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还是我自己来吧。”
        很难想象,“华通明略运作团队的总经理、行政总监许嘉生”这个洋气的Title背后,是这样一张谦逊与平和的面庞。丝毫没有架子的许先生,在第一印象中便让两个年轻人心中泛起温暖。         
         市场调研业的许工
        99年,许嘉生正是本命年。这年2月初,他离开工作了12年的哈尔滨一家国有科研单位,转战市场研究行业,刚入行时是编码督导,后来任FW部门经理,并受命注册组建当时的华通现代上海分公司,兼任经理。“我看到原来科研单位逐渐衰败,自己又属于那种不是很安分的、一直有点想法的人,就选择了离开。恰好认识当时华通现代的总经理何芳,经她介绍,就加入了华通现代。”许嘉生学的是化工,以前在研究所是工程师,也就有了许工的称呼。刚入行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怎么称呼他,就沿袭之前的称呼到现在,“有很多新人都以为我的名字就叫许工呢”许嘉生笑着说。
        99年10月到任华通现代上海分公司经理岗位后,由于公司总部人事变动,许嘉生在上海没待满1个月就回到北京,继续做Fieldwork经理,还兼管公司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到2000年6月的时候,他主动提出,不想做采访部和行政部的经理了,想要专心去做电访。那时候华通现代的电访还很小,是隶属于采访部的一个组。当时电访正式员工流失特别严重,许嘉生下到电访后,有一段时间,电访部门就剩下他和另外一个员工,许嘉生从头开始学习CATI问卷编程,加班特别厉害。“后来自己常常想,当时这么做,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挺有病的”回忆当时的情景,许嘉生说:“2000年11月,采访部开会,我做告别演讲,下了讲台就不做采访部的经理了,改做电访的头了,电访也就从此独立运作了。现在回头来看,我没有按惯例出牌,但能做成功电访还挺幸运的。”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这一段“沉下去”的经历,成就了许嘉生进入行业之后的做成的第一件“大事情”。当时,许嘉生带着华通的电访部门从10台访问端,一路做800多台,质量也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好评。一开始公司内部对电访的投诉特别多,后来就逐渐得到了大家认可,也得到了老板高余先的支持,到2004年,就做到了400多个座席。中间遭遇非典,北京公司的其他部门都放假了,但电访没有停止访问。那时电访有空闲的时候,许嘉生会让团队去做一些民意调查,之后将结果发表在新浪这样的网站上,让电访执行团队一开始就是带着研究的视角去工作,让员工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
        在华通,有些人称许嘉生为救火队长,在电访的这次救火经历,让他有机会带出了一支有执行文化的队伍。“华通电访团队很牛,很专注,培养成了独特的执行文化,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都能够做的特别好”。2007年,华通现代被并购后,公司组织工到北戴河活动,播放了电访团队的一些工作场景录像,连外籍管理人员看后都感动得流了泪。许嘉生说他很感谢那些一起走过来的员工,在团队最艰难的时候,骨干员工一个都没有走,甚至研究部门来调人,他们都不去。现在这些的老员工都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一路走来,华通电访的口碑好,发展的也很快,最多的时候全国6个访问中心,821个席位。这一段峥嵘岁月,让许嘉生感到很骄傲,“可以说,是我们这一拨人打下了华通电访的基础。”
         传奇数据采集路
        做数据采集工作,当然是超级忙碌的。许嘉生说自己早已经对周末没了概念。他同时用两部手机并且24小时开机,即使呆在家里边,“可能心里边想的、脑袋里转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情。”对于数据采集工作,许嘉生认为想做出成绩很难,如果出事情后能处理好,处理的时候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相关人员觉得还可以接受,就算不错了。“现在做这个工作一定会出事的,不可能不出事”。特别是07年,华通现代与明略行合并后的一段时间,许嘉生有时就直接睡在办公室。业务量猛然增加了不止一倍,与其他团队合作需要磨合,客户投诉多,许嘉生说自己“每周都会被骂,拿起电话就被骂,特别郁闷。那个时候郁闷到什么程度?就想找个人打我一顿才好!”
        除了超乎想象的忙碌,做数据采集工作还让许嘉生有了很多不寻常的经历。管理数据采集业务这么多年,许嘉生碰到一些异乎寻常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人命关天。
        “有一年春天两会期间,法轮功攻击了我们北京电访刚购买的美国原产的交换机,通过我们的交换机给北京市老百姓家里的电话播放法轮功的言论录音,结果公安局、安全局、电信保卫科上门把我们查了,弄了七天。”
        “我们在上海做街访,曾经拦截过一个可能本身有点深度抑郁症的被访者。当时她很听话,拦了就上6楼接受访问。结束后出了我们访问间就跳楼了。跳下去以后,被电缆拦了一下,没死但重伤,警察来了直接把整个楼封了。后来这个人的家属倒没有赖上我们,但是现场的访问员和督导都有心理障碍了,还需要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有时候我们做海量的电话拨打,会偶然地把电话拨到公安局的监控对象的电话,比方说他是贩毒的,我们不知道他是贩毒的,然后我们一打,公安局就以为我们和他们有关系;我们也曾搅和进一些刑事案件中。
        “2009年国庆节刚完,河南林州(以前叫林县)的公安局警官来到我们北京电访中心。当地某住户的女孩半夜睡觉时被绑架了,不见了。当公安局警官在小孩家值守电话的时候,我们的访问电话打进去了。打进去之后,我们访问的甄别题目刚好问到‘你家有14-49岁的女性家庭成员吗?’,他们赶紧准备把通话录音下来,就没来得及在电话里搭话,我们这边访问员一听没人说话,就挂断电话了。由于我们电话提及14岁女性家庭成员,他们就认定是绑匪来谈判的。公安局反查号码,到北京就找到我们。后来警官和家属看了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性质和访问问卷,甚至把当时打电话的座席号,访问员姓名都找出来,当时那个家属就哭了。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没有其他线索,他们将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这个号码上,线索断了,小孩生存的可能性就小了。”
        “有时候我们要做全国的入户访问项目,下农村,我们有一个督导是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女孩,有一次给她派到了中缅边境,访问当地的一个村子,村子也就是几户人家,在山上,很散,晚上就住在小镇上,房间的门都关不严,小女孩真的给吓坏了。”
        “还有我们的电访的访问员,几乎都是女孩,晚上回家路上,被抢劫被车撞的,都发生过,这些事情到最后都需要我出面参与处理。”
        ……
        许嘉生说他们电访有几年连续和公安局打交道,积累了办案经验,现在,他们已经能在40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证据链和数据拿过来,向警方解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坏事不是我们干的”。这样的生活下,许嘉生说自己“压力很大,高血压也有了,现在每天都要吃降血压的药,没办法。要是离开这个行业,把手机关了,就好了,要不然就没办法。”
        在重压下的付出也赢得了同事和同行的尊重。在各个研究公司中都是研究部门声音压过执行部门的大环境下,“华通的执行部门还是有话语权的。你付出了那么多,把每一件平常的事情都做好,人家也会慢慢认可你、信任你。而团队里的员工也可以跟我喊,和我说不,他们喊对了我就听。然后我再和老板们谈,起码我的话他们是认可的。”
         管理是一种艺术
        今年又是许嘉生的本命年,入行12年后的他,已经是华通明略运作团队的头,兼公司的行政总监。
        他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掌舵整个公司的质量控制。许嘉生认为,规模如此大的一家公司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把QC做好很困难,主要难点就是“度”。QC做到“水至清则无鱼”的程度,代理公司就不接你的项目了,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抓和放,紧和松之间如何恰到好处,这个度很重要。既要维持业务流不断,又能够保证质量不放任,这需要很大聪明,需要很高超的沟通技巧和管理技巧。既要打还有拍。如何做沟通,建立的权威,又不让代理公司恨,是把握好质控的关键。对于质控来说,目前“不出事就叫管好了”。
        虽然华通在质量上的口碑很好,许嘉生也一直保持着战战兢兢的态度对待一切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并且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不断学习,学习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许嘉生要求任何员工都不可以讲“别的公司作弊被客户抓住”这样的话。质量问题是所有人都不能幸免的。幸灾乐祸的态度是绝对不应该有的,所有人都要战战兢兢地去面对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公司敢说,彻底解决了质量问题,谁也不敢。”
        工作上,许嘉生是一个不官僚的“官”。“其实我确实愿意背着包到街访现场去看,也愿意背着包去爬楼做QC,当然我去QC,准会有人倒霉。”许嘉生说,虽然现在的职位完全可以不去现场,但是他还是希望能贴在地面上,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官僚。一般公司越大,职位越高,难免越官僚。但官僚风气对行业一定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许嘉生要求自己尽可能的贴近一线,“当然我现在跟以前已经差很多,因为我要负责的东西很多,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但是我还是希望贴近一线,我也跟各地的代理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我特别愿意跟他们聊。”
        在管理上,许嘉生有两条珍贵经验。首先是主管对团队的影响。他认为,就像电视剧《亮剑》中体现的那样,主管的个人风格会影响这条线上的风格,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嘉生对团队的影响很大,在他的带动下,华通明略数据采集业务的员工去代理公司一般都“不太放肆”,像华通电访的员工,到代理公司有时吃盒饭都给钱,谁都不胡来。管理艺术上的第二个心得,是“把关管理”。许嘉生认为管理者就算不能凡事亲力亲为,也一定要在关键点把好关,不可含糊。做行政工作时,他就干过刀割椅子的事情。有一次公司置办椅子,货到了,许嘉生拿把刀,对供货方说“椅子如果按照我们定的那个标准送来了,切开这把椅子我付款,如果质量有问题,你把东西拿走。”说话时所有人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当看到他真的对椅子背就是一刀,而且划开后发现确实是黑心棉,大家都傻眼了。“管理者有时候要有威慑力,不见得事事亲力亲为,但是你要有管到底的能力”。这就是许嘉生的管理之道。
         普通人的底线人生
        许嘉生现在的岗位很特殊,作为数据采集业务负责人,公司每年的发包量业务量很大,同时他还负责行政工作,有签字付款的权力——这是在中国是很有诱惑力和想象力的岗位。在这样的岗位上,许嘉生给自己设了一个做人的底线:做事不出格,要对得起辛苦工作的同事。
        许嘉生坦言,每年他都会遇到送现金或者银行卡什么的,也有贵重的物品。但是怎么能够不让“可能腐败”成为现实,然后把这些事情处理的好,一方面要对得起老板的信任,另一方面,主要还是要对得起团队里的员工。“我们这帮小孩,工资也不高,有些人住也住不好,吃也吃不好,我要是做的太离谱了,是对不起他们的。”对这些“热情”,尽量都是要当面婉拒的。要是有人一定要送,会明确告诉对方,这些钱或者礼物会用在访问员身上,现在你要想清楚是送还是不送,最好拿回去用在有效益的地方。“去年就有人给我送手机,我就跟对方讲,要是一定要送,这手机就会变成我们访问员的春节联欢奖品,你愿不愿意?”送礼和回扣这样的事情在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商业环境中,都不是稀奇的事情,许嘉生认为在这些事情上,“做上梁的不要太歪,歪得太离谱,是会被人耻笑的。”
        “人活的就是个心态”。许嘉生坚持一定要善待他人。要能替别人想,许嘉生说自己很少把别人逼到墙角,也一直和团队的经理说,“谁都需要活,你喜欢的人需要活,你不喜欢的人也需要活”,每个员工如果引导得好,都会是有用的人,没有必要把人逼得走投无路。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这也是一门艺术。
        许嘉生不认为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尽管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还需要打工来谋生,但他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经历了这么多事,还把钱当成终极目标的话就太过分了。”中国人穷了很长时间,所以对钱亲是正常的,但钱不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因为钱有的时候似乎能代表一切,有的时候又什么都代表不了。许嘉生认为自己要在钱面前守得住,只是因为自己经历的事情多了,什么都能理解、能包容。作为六零年代人,许嘉生说自己没受太多苦但见过什么是苦,从农村考入北京,又从北京回到家乡工作,做过科学研究,干过私活,开过运输队,如今又回到京城打工,经历的事情太多了,确实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的人与事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与包容。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亲身经历与体会之上,成型于各种折腾之后,因此具有一种命定和淡定的感觉。
        “当你完全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可能会难以忍受什么东西,但当经历多了,人就会是立体的,就会有很多不同的面,所以能够忍受。”许嘉生常常开玩笑说,不要说他是好人,因为被称为好人再想当坏人成本就很大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有的那些欲望我都有。唯一的差别就是我能够理解很多。”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宽容与忍耐,随处体现在许嘉生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比如就餐时遇到饭菜不干净,他现在只会事后略加提及,不会当场发飙。团队里有人犯了严重错误,只要改正也不会一次判死刑,总会给个机会。
         踏踏实实做事,夹着尾巴做人,这是许嘉生给自己的评价。他说,时间过得很快,上个本命年时转行做了市场调研,现在又到了一个本命年,12年倏然而过,说不定也会再让自己换个活法。“我的底线是能站着把钱挣了(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台词,许嘉生看了2遍这部电影),如果我们六十年代的人都穿越底线了,那中国就没救了。”
        如是许工,许以公心!

采访撰文:蔡融融、孙强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