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多前IMS艾美仕的同事,很高兴看到这些同事继续为调研大业贡献我们的力量。前IMS艾美仕的员工群已经到了255人,正在不断的壮大。之前在IMS艾美仕,一个最大的痛点还是数据采集,包括后来赵老师出来自己做了,我们当时找了很多代理公司做一个数据采集,相当大的精力时间都是花在协调代理公司,对很多项目的执行的精度,包括里面的时间方面的把控,这个痛点一直没有解决。后来从IMS艾美仕出来以后,包括在全球性的公司做多渠道的营销的执行,这块对于整个医生从数据的效率和方式方面都是非常大的痛点。后面跳到移动医疗这个大坑,也是看到有黏度的。我们医学界的创始人也在场,之后有任何的问题也可以向我向陈总一块沟通。
从医学界,从2012年左右创办之后,还是从微信端,从一个大号开始来发展起来,经过四年的运营,在运营了一年半之后就成为了微信端流量最大,覆盖领域最全的大号,之后又建立了微信里的矩阵,我们有21个微信的公共号,有了460万的微信总粉丝量,覆盖了150万的医生,我们有四五十个编辑记者管理着二十五几个微信公众号。编辑团队从选题,早人文关怀入手,到最后的发布,这块形成了我们非常独特的优势,也正是有这样的优势,有这样的阅读习惯,最后造成了每天的日均的活跃度。
基于这样的媒体,我们在去年8月份推出了医生站APP,APP可以允许我们让医生之间,包括我们跟医生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也是为了很多,包括调研,包括多渠道营销,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运行。经过一年之后,我们运用了在微信端的流量优势,倒流到我们自己的APP上,造成了我们现在已经有120万人的装机,这里面有100万的注册用户,包括每天在我们的APP上8万的日活的用户,我们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全球日活最大的医生社区的APP。这块8万的日活还是非常惊人的。可以看到我们的学术讲座,覆盖的科室,包括讲座的总阅览数,包括刘总也做了很多大测评,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分享。我们最大的理由或者是差异点,医生的时间有限,到底差异给到什么地方?就是流量、流量、流量,流量大可以秒杀一切商业模式,你的模式再好也达不到效果,你的流量大才能实现各种商业模式,才能真正的给医生的传递效果才能达到。
从我们的注册用户的比例来讲,大家可以拿出我们在卫生部,卫计委,包括主任,副主任,这个还是和中国医生的构成是匹配的。不管你是大医生还是中医生,还是小医生,你对整个医学咨询的需求还是非常刚性的,因为最终我们看下来,不管评论,医学咨询还是第一大类的刚需,这是今日头条的玩儿法。利用他们过来,在我们的不管是微信端,还是APP端能够停留10到12分钟产生变现的机会,我们抓住这样的流量的入口。
这块是我们相当于为什么能做什么的流量,还是依靠我们在新闻采编方面人文关怀是一个新闻的入手,最终是通过这样的差异点让医生真正觉得医生站,医学界是为他们发声的,让他们有归属感,这样把医生群体牢牢抓住,从2012年培养他们的习惯,一直到今天重要的差异。
正因为这样的流量,在能使得我们的精品课程的点击量可以超过10万,同时也造成一份医生的调研单月的调研就可以达到1万,这都是基于流量的基础。
传敏:接下来介绍一下调研的项目,我们医生站的医米调研项目,是基于医生站的大流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光做调研,我们也看到了调研非常的热门,但是光做调研他们是不会来的,但是我有流量,他们会自然的过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右边的图,这是我们UI的一个界面,我们的调研问卷基本上是以放在我的调研里的形式上,让医生去做的,我们是吸引他过来参加,接下来的PPT里会详细的介绍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除了用我们的大流量外,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吸引他们过来。
为什么叫医米调研呢,我们每周发一个报告,我们是以送医米的形式给参与调研的医生以激励,我们很多线下的传统的调研公司给医生的激励是非常多的,我们医米可能跟其它的相比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可以变相的对某些地区,某些医院,每年科室,某些医生直接的推送,比如说你要上海的妇产医院的副产科的主治医生,我可以筛选出来。可能我们的很多医药公司是有自己的目标医院的名录的,其实你把这个目标医院的资料给我,我们的部门就能把相应的医生推荐给他们。
这是我们快速的数据分析的能力。我分两部分做介绍,一个是相当于对所有的科室发送的问卷,第二个部分是针对一些具体的科室来推送的。这是中国医生的我薪酬调研,我们在三周以内收到1.5万份的问卷,医生是基于什么样的临床路径来作出自己的诊疗决策,我们三周之内收到的有效文君是1.2万份,医生健康状况的小调研两周是2000分,医生对中成药的调研,两周内收到了1万份以上的有效问卷。这些在后台系统里都是有记录的,之前我们跟很多不同的机构,研究机构,对我们的数据的收集能力,都有一些质疑,我都让他们来我们的后台看,大家都可以来参观,我们是开放的。这里面每一份问卷什么时间放进去的,哪个医生什么时候参加的,他的问卷是什么样的,我们ID什么样的,我们全部都有记录的。
接下来这一张是我们针对具体的一些科室的问卷。这是我们在影像科医生做的调研,3800份问卷按,对内分泌科室做的问卷,目前还在放,现在有10天,有1800份。还有心血管医生的处方调研,三周内收到了1100份问卷。强调的是,我们数据快速收集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流量大的基础上。
这个完整率,完成问卷的人数除以点击问卷的人数,这在我们这里是完全透明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们大概算似,最近这几次是0.68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下面我分享几个案例。
这是我们做的医生对医药代表的态度的调研,我们做了两季,第一期是在今年三四月份放的问卷,5月份发布的,第二季是在今年的9月份放的问卷,大概是上两周发布的,我们现在对完成问卷也做了一些筛选,我们只取了主任医师以上的级别,我们有他所有的信息,就是除了手机号码,包括医生的,我们要求他上传工作证,也有的医生有身份证,这样的用户我们才列到态度调研的分析里。第一期是1189份问卷,第二期是1593份问卷,都是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在我们的调研系统里,目前我们对初次用户也没有拒绝的,但是激励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可能注册用户少一些。
跟大家介绍下我们调研的结果。首先,是医生比较喜欢的推广的方式,根据我们的调研,医生喜欢这种线上的多一点,比如说网络学术会议,还有包括药企的自己的网站,还有APP的渠道,面对面的拜访26.6%的医生会比较喜欢。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刚才说到1200份样本和1500多份样本,这些样本里有420份样本在两期里是完全重复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样本来做一个测试,看看他们在这两期里有什么样的变化。
还是回到刚才这里,我们发现所有的渠道,在今年的春天和今年的秋天相比,今年秋天,医生对所有的渠道,他们的接受度都提高了,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线下的从14.7%提到到22.9%,线上也有不同的程度提高。这是医药代表的专业排名,我们发现阿斯利康,拜耳和辉瑞都是稳定的排在前三位,医药代表的拜访拼次略有区别,第一期的时候阿斯利康是第一的,但是秋天的时候,拜耳是百名第一了。这和产品线的多少也是有关系的。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根据我们的数据做一些分析,不同地区的这种情况,发现阿斯利康在华东仍然是比较多的,在西南和华南地区,辉瑞是排在第一位,其它的,华北、西北在后面。
我们每周四发布一个报告,这是第一期收了3382份样本。我们对学术会议这个事儿,主任医师对线下的学术会议的接受程度会比网络学术接受程度大幅度的领先。这是我们做的中国医生薪酬状况的调研,我们在30天内收集了14780份实名认证医师的数据。我们还算出来了一线城市的三级医院医生的收入,这是医生对薪酬满意的曲线,我们得到了微笑曲线,这个看不清楚,应该是6到10年,这个阶段的医生对自己的薪酬是不满意的,他对自己的收入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
接下来我详细的介绍我们的panel,我们这个panel是完全建立医生站高活愚度的医生社区的基础上。这是介绍我们执行经验的总结,我们怎么样维护活跃度,我们跟医生的关系不是送给他们激励,越大的医生,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医生肯定也不是特别在乎几十块钱的激励。但是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样跟他联系上呢,我们的定位是医生的代言人,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是医生的代言人,帮助他们调研,发布自己的品牌。我们上两个月做了医米会员的招募,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了接近2万左右的用户,来主动报名,加入我们医米的会员。
实际上,我们后面分析了很多的数据,发现很多的用户重复的参与了我们的调研。第二个方法,我们适用一些热点的话题来飞驰医生的活跃度。比如说我们做多点职业的调研,对去编制的看法,当时去编制的新闻比较热,我们做了去编制的调研。之前还有医生对医患矛盾的看法的调研,医生看了之后很高兴。
还有线上问卷的设计,更接近移动端的习惯,线下的时候,我们前期对用户的资格进行筛查,填写自己很多的个人信息,但是我们在线上一般也是不这样做,前面一两个问题对我们的技术是无效的,我们也会设计一两个非常容易的问题吸引他们填。最后送给他们医米来我作为激励。
这是我们计划正在做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医生这样的准备做的事情,我们还准备接下来进一步的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识别。昨天我听张总讲了很多用户数据的东西,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医生站也有一个用户识别的计划,大家可以看看,首先是医生的基本信息,职称,科室,所在地,包括用户的浏览行为,关注行为,主观态度,这些数据都是记录下来的,也可以构成医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主观调研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医生是比较倾向于线上的拜访还是线下的排放,还有医生对药品的看法,我们都可以通过调研获得。这是非常立体的方式。
坚决是我们可以提供的一些服务,一个是我们现在还是的数据的收集能力,这是我们比较核心的能力,通过医米调研进行数据的收集,线下活动,如果你们希望找一些医生的话,我们是可以帮提高找到的,然后是定制调研的服务,这是我们传统的停止的无,还有一些项目,包括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尝试。
我们现在有一些什么服务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是数据的采集,快速的数据采集。还有Syndicated报告,这是调研的案例不多介绍了。我们依托于医生站的大流量的优势,我们的调研能够快速的收获问卷。医生的合规的问题,我们的平台上可以送给医生医米,这个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的。第三个事情,我们这个既对甲方和乙方都是开放的,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东西。
Harry Wang:目前我们跟很多调研公司合作,我们作为调研公司,在定向方面,我们在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这方面希望与各位合作,共同的把我们的甲方服务好。
提问:我的问题是,您这个有地域性的公司不同的排名,有没有再下分到不同的治疗领域,不同的科室,更细分的下一层有没有再区分出来的排名报告?
传敏:有公司有需求,我们数据在这,都可以分层级分析的,哪个科室的医生都可以给你分析。关键是最后的样本量是不是足够满足需求,看你们是对大区经理做一个绩效测评还是怎么样。您提出的这个我们是可以解决的。
Harry Wang:我们现在做的两类项目,一个是从下到上,一个是从上到下,我们出个报告,里面我们展示的报告只是数据再到上面这一层,里面有一些维度需要客户加一些武装,包括加一些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