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我们医药峰会上跟大家做分享。就像昨天晚上我是唯一举手参加过五届,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老人了。今天讲的话题是比较新的话题。这么多年来,我们从2012年Kantar
Health就开始关注digital方面,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可讲,我们在跟丁香园一块合作的项目,去研究医生在网上的行为,我们是隶属于Kantar Health,有一个digital
life我们受了它的启发,共同开发制作的,我今天分享三块内容,分享目前我们digital和制药公司的动向。第二块是分享新鲜出炉的,关于2016的数字生活的主要的内容。第三块是在数字方面,大家做了很多的尝试,目前从评估的角度来讲也很难说哪个一定是最好,所以让医生帮我们列举了在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的活动,他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案例。
第一块,我们想想,目前的一个大趋势,我想大家都已经很明白移动在我们这里的重要性,不管是我们自己也好,医生也是普通人,从我们自己想想看,早上起床以后,你是不是也许第一个事情是看看微信,报个早,或者干什么。现在的手机在生活中已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怎么样更好的优化,以及怎么样更好的通过这个途径去完善,非常重要。第二个好处是能够很快的捕捉到新鲜的话题,这个话题是大家关心什么,在热传什么样的话题,这是非常好的能够捕捉到的。第三个概念是大数据,刚才学习了刚才的案例,这个概念是相当好的,但是具体落地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纠结数据。
我们看到大部分的制药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团队,也会跟很多的CRM公司也好,BAT也好,做很多的合作。我们讲到,这些合作包括CRM,像易买通,丁香园,这些已经聚集了医生名气的品牌。这上面包括易多,医师问道,从BAT这块,战略合作主要对处方药有一些源,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今天我们讲到content是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我们目前有很多的content,它会怎么样影响到它,以及你面对的人群,目前这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还有我们做一些继续教育。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对这个大数据能做什么事情,第一块也许比较容易做的话,它是可以提高markting
efficnecy。
第二块,我们知道,病人在现在的社会中,病人会有自主权,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处理好这个关系,我们有一些糖尿病等等的APP辅助的话,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我,每家公司最头疼的两大问题,一个是KPI,我们怎么样说这个项目做的成功,或者是这个项目做的不成或者是我的投入跟产出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有一些硬性指标,包括一些IP,PI,慢慢的移到,我先要铺出去,然后这些医生有没有反馈,你觉得一个很好的东西给到医生,但是医生不一定这么感兴趣,所以这个有效性必须也要跟医生结合起来。
还有从ROI的角度来讲,目前有一些公司做对照组试验,我们看到,经过覆盖的,其实还是不错的,从这方面间接的来证明是比较有效的。医药是非常复杂的链条,这里有很多的因素起到作用。我们再看看怎么样成功的promote digital,你要把digital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DNA,要融入digital。我们有很多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我们希望比较早的帮助制定更符合情况的digital的活动。
从barriers的角度来讲我们怎么样评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刚刚这块是比较快的讲了我们看到的目前在digital这个渠道,各家公司的状况。
第二部分分享我们2016年的报告,这个报告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们从2012年开始做,当时我们想解决个问题,我们做了线上和线下,我们想验证医生到底上不上网。只有证明了医生是上网后,我们今后才能在线做。之后证明医生们是上网,而且一半的时间是花费在跟学术相关的内容。我当时在医生的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作用,从2年前的40到83的状况,去年是有一个分水岭,医生被这些大数据的包围中,还有传统的医药代表的拜访,他的信息渠道比例来讲,一半一半,一半信息是来自于新渠道,一半信息是来自于传统渠道。今年我们发现这个继续存在向上,差不多60%左右的信息已经是从新渠道进行获取,这是目前对各家公司来讲,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在这块赢得医生,我非常认同它的重要性。我们今年也是比较有意思,分了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在PC端做的,我们主要是问他一些问题,包括只要公司的表现,我们进加了移动端,所以跟APP相关的问题,我们在移动端进行了采集。我们所覆盖的医生是主治以上,覆盖的城市是一线到五线的城市。覆盖的科室也是面向比较广的,我们看看结果,从结果的角度来刚,我们2015年到2016年,医生还是不断的在增加上网的时间,在线的时间还是在不断的增加。今年,我们是以一个一周差不多27.4小时在线,其中14.6小时是跟他的学术相关的。
我们看到,细分一下,发现主任医生在这上面花的时间会更多,也做了一些定期的研究,主任那么忙,他为什么还是愿意花时间呢?这也许是主任本身咨询的来源比较多的,还有一个是他本身也比较好学,他也希望看到一些不同的知识。城市来说,一线是比较高的,二线城市要比三线城市高一些。
我们来做分类,医生你问他的话,他肯定说想要看医学知识,讯息等等。这上面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定向的搜索,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还有工具,继续教育,业内的沟通,以及医患互动。我们从时间做了排序,从2014、2015、2016的变化的角度来讲,也是得益于digital,在我们的业内沟通和电话互动这块,每年都是有不错的增长。现在我们看看医生在用不同的形式,今天我们发现,目前医生在用他的移动端来做专业的事情,已经从去年的29%上升到今年的42%,这也是比较大的变化,之前我们看过一些数据,很多专业相关的会用电脑,这样时间比较长,比较专注。现在医生用移动端阅读的习惯比较多,所以为什么在手机上花的时间比较长。
我们一下,我们让医生来告诉我们说,你经常上这些网站是怎么样的,我们的结果是发现,像定向园,脉通,是排在前面的。我们医生到底用不用微信,这个问题就不用回答了,大家都已经说微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端口。我们的数据也说,近百分之百,所有的医生都安装了微信,他会订阅一些微信的公众账号。我们看到,在医生这个层面,跟普通的消费者,我们的iphone的使用率更高一些。一块是订阅一些公众相关账号,还有一块是跟同事,跟同行做一些交流,通过朋友圈做一些关注。但是我们今年发现微信的商务化,微信不仅是咨询,更多的是融入了平时参加的会议,他通过微信会议的日程,PPT,或者是参加一些互动,这个医生从去年的35到今年的60,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你们觉得医生平均会订阅几个公众账号?大家觉得医生订阅超过十个的举手。其实是八个,我自己订阅的也很多,但是我们问下来的话,超过15个以上的公众账号的话,基本上也就在9%,差不多10%左右,医生对这些相关的还是比较谨慎态度的。因为一旦他订了以后,他觉得会去要阅读。还有一个习惯,会清理,他订了很多的微信账号,54%的人要定期清理的。比如说这个公众账号不是很活跃,但是突然发一篇的时候就把它给清理了。差不多两个星期,或者是一个月清理一批,医生是很严谨的,他订了以后,他也会清理。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讲,你们要开发自己的APP也好,账号也好,怎么保证不被他们清理掉。比如说你的内容是不是客观,是不是有专业性,你的更新是不是及时,有的时候是一种被动的安装,比如说我我参加会议了,你要关注我,在这方面有这样的情况。
从APP的角度来讲,医生安装的APP比订阅公众账号稍微低一些,但是也比较多。APP删除的会更多,而且他也更不愿意安装,他可能觉得要费他的流量增加,我们说,只要公司要个医生做互动,医生欢迎不欢迎,从我们的数据的角度来讲,58%的医生还是比较欢迎有制药公司来开发的在线的应用,我们问他倾向是什么,他说还是希望看到一些病例的讨论,临床用药,期刊,这个跟早上我们看的差不多,他的感性这点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这里面会有一些区域性的差异,我们发现,一线城市跟二三线城市在这里面其实会有一些排序的差异。这个大家每次都很关心,今年谁又排第一,谁又排第二,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医生觉得你做了什么。我们问到医生说,在他的治疗领域中,他觉得哪家医药公司使用创新方法做的比较成功,开展的比较成功,是这样的。
第三部分,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从医生这里搜集来的案例。第一个是把以前很多的线下的会议慢慢的转到线上,比如说消化的论坛,一些视频会议,这对医生来讲最实用,而且他觉得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而且比较方便。
第二类,今年我们开的比较多的是很多手术的直播,特别是在外科手术中能够有直播是比较受医生欢迎的,特别是基层医生,因为他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实战的演练。还有竞争性质的,因为它的互动性更强,除了你是一个比较被动的情况,那么在这里也还是可以做一个互动。继续教育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块,很多公司在这上面也做了比较大的投入。院士查房也是比较火的,当时国外的专家很不一样,他们请了很多的国外专家共同连线做了院士的大查房。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一部分内容,大家如果对具体的情况感兴趣也可以来找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