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状:逆向思维,涨“薪”纳“才”
抗“疫”专题系列之二
疫情对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面对线下业务基本停滞、保持良好的现金流等挑战,广西斯达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夏状积极应对,向银行贷款为员工涨薪,疫情期间广纳贤才。这段时间,他认真反思复盘去年的业务,进行人才优化、建设内部团队,抓大放小,采取各项措施激励员工,从而化危机为转机,员工们当下士气高涨,充满勃勃生机。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业务逐渐恢复,一切走上正轨,夏状和他的企业转机中蒸蒸日上,正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核心观点:
1、 关注企业内部的资金筹划,未雨绸缪;
2、 完善内部的组织框架恰逢其时;
3、 老板就是找人才、搞资金,剩下的是靠员工。
一、 资金筹划应未雨绸缪
谈及疫情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夏状坦言,线下业务在过去一个半月里处于停滞状态。线下无法开工,业务没有进度,随之而来结款的进度自然也跟不上。因此,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对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应对基本的成本支出,夏状向银行贷款一百多万救急。面对业务和现金流都受到疫情的冲击,夏状依旧十分乐观,他表示疫情很快可以缓解、结束,业务已经开始陆续恢复。疫情使得政府部门的领导们减少了外出的机会,由于基本都在办公室,更容易接触,因此公司利用这一点拜访了很多老客户。
面对疫情期间现金流所反映出的问题,夏状深刻反思了资金筹划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的资金筹划,这个很重要,这是疫情给我们反映出的问题。你没有去资金筹划,就会受到突发事件的极大影响。”他举了个例子,年后需要给线下业务的外包商结款,原本正常开工,进度款一到就可以结款,但疫情导致进度款延迟,不得已只能挪用去年的分红来补充资金。夏状感慨道,对于线下开销比较大的企业来说,资金规划还是很重要的。
二、广招贤才与提高薪资并举
与想象中的不同,面对业务和现金流所遇到的危机,夏状不仅没有裁员减薪,反而广招贤才和提高工资。他给全体员工的工资平均上调了一千元,并且利用这段时间招聘了十几位质量很棒的新员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做好了人才的储备。
夏状认为,疫情期间正好有空闲,不如坐下来仔细想一想,确定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完善内部的组织框架。这既是一种短暂的放松,也是一份认真的规划,从而更好地迎接下半年的工作。在过去的一两个月,他带领团队细密地把内部外部都做了分析和复盘,发现去年业务方面比较混乱,即使看上去业务来得比较快,但是内部不够整齐细致,因此不如先把内部的团队建设起来。“我经常举例子,你去跑三个50万的单子,还不如静下心来把我们之前已经拿到手的100万的单子好好做。其实经济价值是差不多的,你只要把手上这个活做好了,控质好利润,抓好质量,等同于你去跑三个项目回来。”夏状笑称。“我们不担心业务量的多或少,我们希望内部人员提升了以后,他们懂得怎么去把项目最大化、最优化。做好这些,就不愁他能出去搞个好的业务。”
在人员重组方面,夏状采取了新的策略,成立了好几个事业部。运营全部交给运营公司,剩下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项目管理和业务开发上面。“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事业部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充当销售,都可以进行项目管理。”他表示为什么对不害怕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采取了新的策略。提高工资、新增加一些编制等措施是想成就员工、成就每个事业部,希望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小公司。
三、贷款为员工涨薪
即使贷款也要为员工涨工资,提升大家的士气,这样积极应对疫情的做法和心态不光对自己的企业有良好影响,在行业里也是一个优秀的榜样,发挥着正向作用。夏状非常由衷地说道,“短时间的困难就让领导来承担。不能说现在困难,就开始压缩员工的成本。该配置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每个事业部要配笔记本电脑,该配就配,这些需求都要满足。”
这些措施为他赢得了人心,员工们纷纷表示老板的做法减少了疫情对内心的冲击。他们主动为公司着想,认为公司这几个月压力太大,事业部要出去好好努力,帮助公司一同渡过难关。如今,不必再追着喊着要求员工去努力工作,员工们都充满斗志,自发地完成任务。
四、 老板找人才、搞资金,剩下的靠员工
近一两年来,夏状一直在思考如何当一个好的老板。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初期需要老板冲在最前面跑业务,夏状几年前便是如此。但这两年企业进入新阶段,他选择退下来,不再去跑业务,而是思考企业的方向和规划,做一些内部和大局上的工作。“我在想老板要做什么事?老板就是找人才、搞资金,剩下的是靠员工。”他把业务下放到事业部,充分调动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其老板亲力亲为,员工背后抱怨,不如让员工自己拿项目,还能获得成就感。
提高工资、成立多个事业部也是希望能够发挥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二季度的时候拼搏冲刺。“我们想的不是老板担心和发愁,而是每个事业部的总监他自己去担心和发愁,从而压力化为动力。”与夏状所希冀的一样,总监们现在主动请缨出战,出去跑业务,公司上下士气高涨,对未来充满信心。
采访/撰文:刘向清、孙赫宁
|